中宗孝宣皇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讚謁稱藩臣而不名。……先是,自烏孫以西至安息諸國近匈奴者,皆畏匈奴而輕漢,及呼韓邪單於朝漢後,鹹尊漢矣。
上以戎狄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表而揚之,明著中興輔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中宗孝宣皇帝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
三月……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外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拜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堪為光祿大夫,皆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冬,十二月,甲戌,帝崩於未央宮。
班固讚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於慕義,稽首稱藩。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漢宣帝劉詢薨了,也就是死了,去世了,逝世了。
漢宣帝劉詢生於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91年)三月,又名劉病已,字次卿,又字謀、頌,為武帝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之子,其父名劉進。劉詢死於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十二月。終年四十二歲。
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74年)七月,十八歲的劉詢因丙吉的推薦而繼位稱帝(漢宣帝)。宣帝自公元前74年到公元前49年在位,共二十六年,死後葬於杜陵(今陝西西安市北十五裏處),廟號中宗,尊諡孝宣皇帝。宣帝元配皇後許平君,後續娶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後。劉詢有五個兒子:長子劉奭,立為太子;次子劉欽,封淮陽王;三子劉宇,封東平王;四子劉囂,封楚王;五子劉竟,封中山王。
宣帝一生頗有些傳奇,不是開國皇帝而能有市井生活閱曆的,就屬他了。宣帝在死前,有一項重大成就,就是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這是秦漢以來對外關係的最好成績,但是,這個成績不是徹底的,有折扣的,匈奴並未全部稱藩於漢,還有一支由郅都單於帶領的部落不願歸附,後麵我們有機會講到他。總之,對匈奴,宣帝朝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殊為不易。另外,宣帝設置了西域都護,使西域正式歸屬漢帝國版圖,這個成果則是影響深遠的。
取得這樣的成績,要說起來,也是積多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宣帝朝有斬獲,但功勞不能全記在宣帝身上,以農業為經濟基礎的漢帝國,在對付周邊遊牧民族方麵,吃過很多虧,付出過很大成本,才有這樣的成就,很難讓人驕傲起來。但漢代比之後代,不管怎麼樣,依然能處於優勢地位,國威還能保持,不至於稱臣納貢、割地賠款,想來還是有一股雄風在焉。
中國處理周邊關係,強的時候占不到便宜,弱的時候吃虧得要命,總是找不到合適的策略和方針,這個隻能從我們自己的政治製度和文化價值觀中反思。“聖王之製”、“上國之禮”,麵子上的東西,很影響帝國的對外政策,經常搞得泱泱大國進退失據。
宣帝時期,正是漢帝國建國一百五十年左右,在這之前,秦帝國從秦孝公、商鞅變法到秦二世滅亡,大概也是一百五十年左右。從“商鞅變法”到“宣帝中興”,正好三百年,這三百年是從封建自治崩潰到皇帝專製建立的一個完整的曆史階段,可以當成一個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三百年的對折點是“秦始皇統一”和“楚漢戰爭”,三百年一破一立,破了一百五十年,立了一百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