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皇帝糊塗殺師傅(1 / 2)

孝元皇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

會望之子散騎、中郎伋亦上書訟望之前事,事下有司,複奏:“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弘恭、石顯等知望之素高節,不詘辱,建白:“望之前幸得不坐,複賜爵邑,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教子上書,歸非於上,自以托師傅,終必不坐,非頗屈望之於牢獄,塞其怏怏心,則聖朝無以施恩厚。”上曰:“蕭太傅素剛,安肯就吏!”顯等曰:“人命至重,望之所坐,語言薄罪,必無所憂。”上乃可其奏。……望之仰天歎曰:“吾嚐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飲鴆自殺。天子聞之驚,拊手曰:“曩(nǎng)固疑其不就牢獄,果然殺吾賢傅!”是時,太官方上晝食,上乃卻食,為之涕泣,哀動左右。於是召顯等責問;以議不詳,皆免冠謝,良久然後已。上追念望之不忘,每歲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塚,終帝之世。

元帝的弊政,不在於沒有敢講話的人,也不在於有人提意見他不采納,而在於提意見的人被肆意打擊報複,元帝明明知道而不能製止。宗室劉更生曲折地投訴弘恭、石顯,結果被抓了起來,政治由昏變暗,以此為標誌。隻要有人說話,隻要有不同的聲音,政治還有轉圜的機會;沒有聲音了,就會衝著黑暗飛奔下去。

元帝最好玩的一件事就是對自己的老師進行心理忍受測驗,上次因為元帝不曉得“下廷尉”是啥子意思,結果把幾位大臣關進局子,這隻能當笑話講了。接下來的故事,有點讓我們瞠目結舌。

蕭望之的兒子對上次老爹無辜下獄不能忍受,於是上訴。這事本來是皇帝自己無心之失,把人放了已經算是改過了,如果非要追究不放,事情就很容易走向反麵。一般來說,對皇帝不依不饒沒有好下場。讓你老爹下監是無心之失,如果是要成心迫害,你還不得逆來順受啊。

兒子的上訴行為被政敵放大了,被放大成為思想反動,心懷怨望,有關部門(顯然是弘恭、石顯的意思)建議把蕭望之這回真的抓到監獄裏反省。弘恭、石顯這次找了非常明確的理由,讓皇帝非常明確地知道,把蕭望之再一次關進監獄。

他們對元帝說:“上次讓蕭望之下獄,本來也沒什麼錯。皇上您赦免了他,恢複了以前待遇,他不但不閉門思過,反而不依不饒,心懷怨望,讓兒子成天價上訴,詆毀陛下的形象,彰顯陛下的過失,這是什麼意思呢?而且他自認為是陛下的老師,不管怎麼樣,您也不會讓他到監獄裏進行反省和思想改造。我們認為,不把他再關進去,他是不會徹底反省的,也是不會體會到陛下您對他的恩德的,關進去殺殺他的氣焰,這也是我們愛護幹部的一種方式。”

元帝對蕭望之性格還算有了解,他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蕭太傅性格一向剛直,他怎麼肯再去監獄?挫挫他的威風可以,不會把他給逼得自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