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分離主義(1 / 1)

孝元皇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

春,詔曰:“珠厓虜殺吏民,背畔為逆。今廷議者或言可擊,或言可守,或欲棄之,其指各殊。朕日夜惟思議者之言,羞威不行,則欲誅之;狐疑辟難,則守屯田;通乎時變,則憂萬民。夫萬民之饑餓與遠蠻之不討,危孰大焉?且宗廟之祭,凶年不備,況乎辟不嫌之辱哉!今關東大困,倉庫空虛,無以相贍,又以動兵,非特勞民,凶年隨之。其罷珠厓郡,民有慕義欲內屬,便處之;不欲,勿強。”

海南和台灣一樣,是中國的寶島。

我在海南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對海南島很有感情也很有感覺。

海南歸屬中央轄管,比台灣還要早。海南在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元封元年,就設立了珠厓(yá)、儋(dān)耳兩郡;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孫權派兵到台灣,這是最早的記錄。

說到台灣,有個標準定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其實海南比台灣更“自古以來”。但是,因為海南和台灣的情況不一樣,我們也就不這麼強調了。

從部落tribe到朝代dynasty,再到國家country,這是一個曆史過程。

中國形成一個國家country其實很早,隻不過是不自覺而已。另外,考慮到民族問題,官方的提法也很注意斟詞酌句。銳圓在帖子裏,一般都用“秦帝國”、“漢帝國”這樣的字眼,我注意到閻崇年在《百家講壇》講袁崇煥時,用“明朝”和“清朝”來稱呼明帝國和清朝部落,是我錯了,還是他太規範了,這裏請教方家。

為什麼稱寶島台灣為“自古以來”?為什麼形容黃河中原地區不用“自古以來”?這說明領土有時間概念,也是一個曆史過程。

一個國家占領另一個國家叫侵略,一個“朝代”兼並另一個“朝代”叫融合,一個國家或朝代兼並一個部落叫歸化,叫開拓。

設郡縣,建立地方政府,就是把疆域拓展到了這個地方。海南和越南都是漢帝國開拓的疆土,海南設珠厓、儋耳郡,越南設了交趾郡,這表明大漢對這些地方實施了政治統治。

武皇開邊意未已,但是到了元帝時代,對海南采取了放棄的政策,撤郡設縣,郡、縣之間有多大差別,我不知道,但控製力應該是有相當差距的,海南此後又恢複了原住民部落“自治”的狀態,後來時置時廢。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乃不可抗拒的曆史主流觀念,當時論述中國和周邊地區(如越南)的曆史問題時,以階級鬥爭為綱,都定位成當地勞動人民(藩國)反抗封建地主階級(中央)的正義鬥爭。時過境遷,持此觀念顯然就很憨了。

現在國際社會麵臨的大問題是分離主義。中國也麵臨這個問題,台獨者,分離主義者也。分離不是反抗中央,也不是爭奪正統,而是要和你橋歸橋、路歸路。所以,我們就會發現,老國民黨罵大陸是“共匪”,民進黨則客氣得很,稱大陸為“中國政府”,也想和你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新國民黨人則定位混亂,如因循曆史就應該和大陸爭奪正統,如考慮選票則也想和大陸做個切割。

前段時間看《鳳凰台》之《大講堂》,學者閻學通對分離主義的危害論述得很到位,閻對台灣一部分人要獨立的訴求表示了某種理解。他的意思是,要獨立的人很多,不隻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不僅窮國家有,發達國家也有;不僅極權國家有,民主國家也有。分離主義的理由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國家意誌和國力,讓不讓他們分離,有沒有辦法控製。閻學通進一步提出,在反分裂這個問題上,國家意誌比國力更重要。

台灣在搞去中國化,大陸在講“自古以來”,其實都是各自理由的一部分,也都是口水戰,真正核心的地方,邏輯很簡單:就算你有理由獨,也不讓你獨。找獨的理由很容易,所以我們也沒必要找那麼多不讓獨的理由,隨便有一條就夠了。最後還是看國家意誌和國家實力。把問題簡單化。

海南和台灣的人口構成很相似,都有原先居民,都有大陸移民,移民也是分“自古以來”的移民和1949年以後的新移民。是長期的分治導致台灣有了“獨”。台獨是現實問題,不是曆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