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權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裁判權,下麵有不同意見,領導就要有責任和能力去判定和裁決,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黨爭就勢在難免,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皇帝要麼樂在其中,左右逢源,地位越來越鞏固,要麼東搖西擺,最後為某一派勢力綁架,成為別人手中的超級砍刀。
元帝就是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元帝熟悉儒家經典,主張仁治,和儒臣有天生的親近感,這是他的底色,所以他常有不忍之心,雖然做不了明君,也做不了暴君。兩派紛爭,他做不了是非判斷,於是找長安令楊興谘詢,他認為楊興是中間派,楊興指責周堪等人的不是,元帝一聽馬上又暈。楊興指一派幫一派,到底哪派對,元帝更沒法判斷,就是眼下的楊興究竟是中間派還是別的什麼派,也成問題了,元帝也犯暈。
司隸校尉琅邪諸葛豐(諸葛亮的先祖),一直以特立剛直著名於朝,數侵犯貴戚,後來被貶做城門校尉。這位諸葛兄也上書揭發周堪、張猛,和儒臣作對,而在此之前,諸葛豐是恰恰相反。
我們看到,元帝內心是認可儒臣的學說、人品和治國方略的,他麵對黨爭,一直希望朝廷的其他大臣能夠幫助他確認自己的內心判定,可是得到結果是,元帝欣賞的儒臣派在他一次又一次的“民意調查”後卻是少數派。
麵對多數派,元帝沒有主張了,隻能以各打五十大板這樣低級的方式,繼續履行裁判的權力,這就是昏庸。
石顯這樣的實權人物,其權威已經超越了皇帝本人,人們在皇帝麵前都不敢說實話了,因為大家顧忌石顯。
有位叫賈捐之的哥哥,因為攻擊過石顯,得不到提拔。他想進步,找到了皇帝曾谘詢過的楊興,楊興指給了他一條道路,就是站到石顯的隊伍裏來,拜他做大哥,才能繼續在朝廷混。賈捐之或許有曲線做忠臣的想法,為了升到關鍵崗位,不妨曲意逢迎一下石顯,等我如願做了京兆尹,咱們再反戈一擊。
他的美好願望讓石顯這樣的老江湖看得一清二楚,結果楊興、賈捐之丟官的丟官,丟命的丟命。和權臣玩低段位陰謀,基本等於找死。
司馬光又有話說了,“君子以正攻邪,猶懼不克。況捐之以邪攻邪,其能免乎!”路徑錯了,結果能正確嗎?司馬光問得義正詞嚴。
蕭望之的手段很正,結果“翹”了;賈捐之的手段差一些,結果也“翹”了,這真是:“以正攻邪,猶懼不克。”
在這樣的環境中,鬥爭手段隻有高低之分,沒有正邪之別。
搞垮政敵是硬道理。搞不垮別人,自己就要垮,怎麼垮都是垮,不分正垮邪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