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2 / 2)

甘延壽也覺得直搗匪巢的計策不錯,但是他要向長安請示,陳湯說:“和朝廷那幫循規蹈矩的公卿商議,研究來研究去,黃瓜菜早涼了。”甘延壽要不說是正職呢,原則性很強,堅持要向領導彙報以後才能行動。陳湯嫌耽誤工夫,兵貴神速,事以密成,他假傳聖旨,把都護府的部隊就集合起來。當時甘延壽正在生病,想要製止,陳湯也不客氣,按劍逼住老甘:“大夥已經集合起來了,你丫想要阻擋嗎?”

於是,陳湯、甘延壽糾集了漢胡兵四萬人,飛兵奇襲郅支盤踞的康居。結果如願大勝。

陳湯矯詔出兵,滅了唯一不服漢帝國的郅支所部,此後,持續了百年的漢匈戰爭告一段落,漢帝國不僅製止了匈奴的騷擾入侵,而且威名播於西域,成了獨大的強國。

陳湯是消滅匈奴郅支的第一功臣,但是由於他矯詔出兵,程序上有問題,所以在凱旋的半路上,就開始遭遇麻煩。司隸校尉在半道攔住陳湯,說他消滅郅支後,昧了很多財寶,要對他進行檢查。陳湯向來貪財,看來早就有人把檢舉報告送到了長安。陳湯立即上書皇帝說:“與將士們不遠萬裏誅殺郅支單於,按理說,朝廷應派出使者來慰勞軍隊,並表示歡迎,如今卻是司隸來檢查審問,還要拘捕我,這不是為郅支報仇嗎?”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隸,並令沿路縣城擺設酒食夾道歡迎得勝之軍。

回到長安,事情並沒有完。按道理應該論功行賞,但是石顯、匡衡認為陳湯等假傳聖旨,不追究責任也就算了,根本不應該有什麼獎賞。他們的道理似乎也很充足:“如果都像他們這樣,隨便就向別人開戰,這是會給朝廷招來災禍的。”我們知道,元帝是個沒有自己主意的人,他一聽這話有道理,又有點猶豫,盡管他內心十分願意獎賞陳湯。

經過一番爭論,最後還是“乃封延壽為義成侯,賜湯爵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百斤”。和武帝時代相比,偌大的軍功才這麼低的賞賜,可謂天壤之別。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穿越千古,如果要評選史上最牛的豪言壯語,這句話是跑不了的。

陳湯、甘延壽的這句話,其實也把“矯製興兵”作了最合適的解釋。秉承上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受皇帝的明發上諭;一種就是雖然皇帝沒有具體的指示,但是隻要符合朝廷這個時期的路線方針,符合皇帝的根本利益和意願,即使沒有具體的指示,也可以采取行動。我們常說的“思想解放”,大旨在此。

石顯、匡衡等,心胸狹窄,不足以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