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王莽的經濟改革(2 / 3)

從王莽的土地政策看,王莽是在搞社會主義(胡適語);從王莽貨幣政策看,如果簡單地判斷,幣製改革是增加流通性,似乎是在促進商品經濟,也似乎可以得出王莽在搞資本主義的結論。其實不然。

中國搞社會主義是容易的,是有傳統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容易對接的,思想觀念上容易轉彎,利益考量上容易算賬,“公有”,“天下為公”,多麼漂亮的說辭,老百姓又容易接受,所以公有製容易搞;商品經濟不能搞,因為商品經濟的邏輯終點是納稅人供養政府,納稅人對政府這個要求、那個監督一大堆,這玩意兒多麻煩。

王莽拆細貨幣單元,擴大貨幣發行量,特別是用什麼龜、貝、布之類的東西充當貨幣,從本質上講,他不是為了發展商品經濟,而是烏托邦狂想症暴發,他倒沒有想到用黃金修建公共廁所,但是卻妄圖以貨幣貶值來摧毀貨幣、消滅貨幣。中國的聖賢們一直鄙視貨幣,認為金銀饑不能食,寒不能衣(晁錯《論貴粟疏》),而被不法貴族和奸商用來兼並小農的土地,造成了社會不公,這種認識上的淺薄害了中國幾千年。

銳圓上麵講到貨幣短缺,一來不利於工商業繁榮,二來讓小農經濟更加脆弱。因為流通性不足,農民無法在豐年積蓄相當的貨幣資產(穀賤傷農),一到災年,農民隻有借高利貸,一般的結果是破產。於是先賣土地,後賣兒女。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最要命的不是地租,而是高利貸。

王莽的貨幣改革,即使有現代金融的精神,由於其操作過急,在當時也會造成很大危害,因為你大量發行貨幣,勢必造成通貨膨脹,又禁止私藏黃金,這樣,有錢階級主要是貴族和官僚,就會大量購置土地對自己的財產進行保值,結果就是加速了土地兼並,讓更多的自然農成為喪失土地的佃農或者奴隸。

王莽即使不是一個偉大的也是一個傑出的社會批評家,他說:“古者一夫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秦壞聖製,廢井田,是以兼並起,貪鄙生,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居。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闌,製於民臣,專斷其命,繆於‘天地之性人為貴’之義。漢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癃鹹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故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奸。俱陷於辜,刑用不錯。”他對現實的批判是非常準確而富有人道精神的,他反對貧富分化,反對土地兼並,反對人口買賣,認為買賣人口“繆於‘天地之性人為貴’之義”。這是百分之百的以人為本啊。

王莽發現了社會問題,並且站在自己階級的對立麵即站在勞苦大眾這一邊,試圖改變這不公正的現實,這是需要偉大的道德精神才能做到的。

但是,他對社會問題的原因分析,卻缺乏相應的深刻性,他把這一切歸咎於“秦壞聖製,廢井田”。注意,他很策略地沒有明指是“秦和漢一起壞聖製”。既然原因在這裏,他的改革方向當然是恢複“井田製”。

一夫百畝的“井田製”到底存在過沒有?曆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有一個因素就足以讓井田製永遠不能恢複,那就是人口滋生。人均耕地麵積逐步減少是曆史必然,曆史上後來有幾次大規模的均田,一般這種平均地權是在大的戰亂之後,人口大量減少、無主土地比較多的情況下才能發生。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土地流轉是不可避免的現實,中國自古以來,沒有一個朝代一個政府可以讓人均土地不減少、不流轉。唯一可以強製實行土地穩定的方法,就是實行土地公有製,搞社會主義。於是王莽也搞“社會主義”,當然是所謂的“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