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最早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2 / 2)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沒有打算把知識分子全部養起來,他隻養活研究長生不老的知識分子,一大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沒有吸納進體製之內,又城市化了,他們集中在鹹陽,自然而然地對政治展開了批評。如果秦始皇開明一些,如果此前能產生憲政思想,那麼中國早就君主立憲了,嗬嗬。秦始皇采取了簡單粗暴的做法,他用活埋阻止了言論自由。

劉邦上台以後,吸收了一些工具型的知識分子進入體製,製定禮義規範,而思想型的知識分子都散落各地,搶救思想資源,基本上沒集中在長安聒噪。到了武帝時代,經濟複蘇,他意識到自由主義還會卷土重來,好在國家也有能力了,與其讓你們聒噪,不如我把你們全部養活起來,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這樣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建設,大漢帝國就和諧發展了。

從活埋肉體到改造思想(獨尊儒術),從強奸到包養,權力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進行了更有效的治理。

曆史向前發展,到了前漢末期,政權嬗變,權力從外戚知識分子王莽手中,轉移到了宗室知識分子劉秀手上,劉秀本質上是開創了新時代,但他承認前漢的法統,他對前漢帝國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的錯誤進行了反思。他可能發現,盡管把知識分子全養活起來可以避免一些問題,但是,大家都被權力馴化過度,遇到王莽這樣的野心家篡黨奪權,居然沒有反對的聲音,而且全是歌頌的聲音,這都是自由主義嚴重蛻化的原因。反思到這裏,宗室知識分子出身的劉秀,決定在體製外留一點獨立的空間。

這是專製權力對自由主義的極少可數的讓步。前提是專製權力還沒有得到鞏固,自由主義不對專製發起挑戰,隻是消極地不合作。

劉秀邀請太原周黨、會稽嚴光等到洛陽參與政治協商,嚴光仗著和劉秀在大學睡過上下鋪,所以天子呼來不上船,周黨和皇上沒這份兒交情,加上路途不算太遠,隻好來了。不過架子還是端著。在皇帝身邊的人,奴性浸到骨子裏,對他們來說,隻有更奴,沒有最奴,看到周黨哥哥跟銳圓似的,晃著腦袋,腆著肚子,見了皇上,不過做一揖而已,心裏的火就冒起來了。我們每天要給皇上磕一百個頭,你丫一個也不磕,做個揖都馬馬虎虎質量嚴重不合格。有個叫範升的博士是可忍孰不可忍,給皇帝上疏,要求以“大不敬”罪製裁周黨。他認為“黨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反過來的意思就是說,像他這樣體製內的戴博士銜的知識分子,平常可以宣讀傳播皇上的指示精神,到了危急時刻,隻要皇上需要,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

對於劉秀來說,此時站得高看得遠,體製內的馬屁文人是需要的,像周黨這樣有點名氣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也是需要的。劉秀說:“自古明王、聖主,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誌焉。其賜帛四十匹,罷之。”聽見沒,劉秀需要若幹“不賓之士”,反過來證明自己是“明王、聖主”。

嚴光和周黨也許都清楚,皇上要拿自己節勵風操,隻好配合演出一下。這種交易,是體製內什麼相當於處級、相當於司局級的文人看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