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分析孔氏南宗多方作為及影響的同時,也展開了對浙西南區域史的研究。孔氏南宗文化作為浙西南地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與特色在目前的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很好的展現。因此,深入認識孔氏南宗文化的精神內涵及其影響,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浙西南社會的區域特色和發展麵貌。本書選擇孔氏南宗這一切入點,結合浙西南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環境、民俗與文化之嬗變進行係統研究,試圖更好地把握浙西南社會變遷的深層原因。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以區域文化史為重要對象和內容,著重探究在孔氏南宗影響下,作為正統意識形態的儒家思想在士大夫階層以理念形式的展開及意義,了解作為以世俗化形象展開於民眾階層的精神風貌及其形成與發展的深層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揭開了衢州地區文化與社會在明清趨於落後的答案。

本書力圖解決孔裔南遷後浙西南文化的發展形態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問題,主要以衢州地區為對象。衢州作為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卻十分有限,與省內文化名城紹興、寧波等地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在宋元之際尚不存在,但從明清開始就較為明顯。因此,本課題旨在發掘衢州地方性文化資源,以社會與文化之互動為切入點,全麵地探討南宋以後衢州地區的文化狀況與思想形態,不是單純的文化史或思想史的意識形態化的術語解析,而是從更為寬闊的社會史的層麵,揭示衢州地區文化的成就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氏南宗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孔端友率族人南下、寓居衢州、重建宗廟以來,迄今已有近900年的曆史,不僅在孔氏宗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逐漸衍化為衢州地方文化與浙西南文化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並對浙西南的政治、經濟、民風民俗等方麵產生了不容低估的影響。本課題由此入手,采用典型個案考察與區域整體分析相結合的思維,力圖突破個案簡單列舉和整體籠統敘述的思維模式,從區域環境來認識個案演變,又從個案分析來認識區域特征。

南孔文化是孔氏文化在不同曆史條件和環境下與浙西南地方文化不斷融合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區域文化體係,既有著豐富的內涵,又有著鮮明的特色。從內涵方麵來看,主要包括了四個層麵:首先,孔氏南宗文化是一種宗族文化。它代表了孔氏宗族的一種發展形態。而且,由於孔氏宗族在中國社會和文化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它已超越了一般的傳統家族文化,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其次,孔氏南宗文化是一種地方文化,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浙西南地方文化的特色,反映了浙西南地區的人文傳統和地域精神風貌。再次,孔氏南宗文化是一種政治文化。孔氏南宗宗族的曆史演變,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地方政治乃至曆代政權文化和思想政策的特點。最後,孔氏南宗文化是一種思想文化。孔氏南宗不僅是浙西南地方文化思想的載體,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傳統儒家思想在南方地區發展演變的一種折射。

通過對孔氏南宗與曲阜孔氏宗族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傳統儒學南北發展的共性與差異。從特點與地位方麵來看,首先,孔氏南宗文化是宗族文化,又超越了宗族文化,它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內涵,包括社會思想、生活和意識形態。其次,孔氏南宗文化是地方文化,又超越了地方文化。孔氏南宗是浙西南的孔氏南宗,也是浙江的孔氏南宗、南方的孔氏南宗、全國的孔氏南宗,在不同的文化層麵,均有其相應的作用和價值。再次,孔氏南宗文化是傳統文化,又超越了傳統文化。孔氏南宗文化是在曆史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在當代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積極的社會意義。

基於上述認識,本書的寫作並不局限於對孔氏南宗本身的考察,而是從社會環境來認識孔氏南宗文化,又從孔氏南宗來分析相關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現象。具體圍繞以下三個方麵展開:一是關於孔氏南宗與浙西南社會的變遷,主要分析孔氏南宗與浙西南社會發展的內在互動關係及其特點;二是關於孔氏南宗與浙西南傳統宗族,主要透過孔氏南宗分析浙西南傳統宗族的曆史演變和地域特征;三是關於孔氏南宗與浙西南文化的發展,主要結合孔氏南宗文化分析浙西南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以及由此形成的發展機製。上述三個問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此基礎上較係統地揭示孔氏南宗與浙西南地區社會文化演變的互動關係。全書以六章內容對上述三個層麵展開了具體分析。

第一章為“浙西南的生活世界及文化傳承”。首先從區域內的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人文風貌兩個層麵切入,展現浙西南區域一體化的形成與發展曆程。其次從教育機構設立與民間講學興起、儒家文化向社會層麵的滲透以及區域內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三方麵為重點,著重闡述浙西南區域內的文化傳承。本章具有鋪墊作用,主要目的在於為更好地揭示孔氏南宗與浙西南社會文化的互動關係奠定基礎。這種互動關係,首先表現為浙西南的生活世界和文化傳承是孔氏南宗文化得以立足與發展的現實基礎和人文環境,其次表現為孔氏南宗如何自覺地融入這樣一種社會與文化環境之中,進而對區域內的社會生活及文化觀念等方麵產生相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