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巴伯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女人,確是很強大的,然而真理比一切都更偉大、更強有力。世上的人尊重真理,萬物都服從真理。因為真理沒有絲毫的不公正。酒、皇帝、女人、全人類以及其他一切事物之中,都存在著不公正,都要最終消亡。然而真理是永恒的,真理永遠存在。真理無所偏護,從不行邪惡之事,它永遠公正,它強壯、高貴、永遠威嚴。讓萬物讚美真理吧!”
他話音剛落,所有的人全都歡呼起來,許多人上前把所羅巴伯抬了起來,高喊著:“真理是偉大的!是最強大的!”
這時皇帝笑著說:“好孩子,你獲勝了。你將做帝國的親王,我的親信謀士。另外,你還想要其他什麼呢?”
所羅巴伯說:“陛下,請允許我提醒你回憶你登基那天所發的誓言吧:你曾答應過重建耶路撒冷和重修聖殿,歸還聖殿的寶物。何況,古列皇帝也曾做過這樣的許諾。陛下是最慷慨大度的,我懇求你實現自己和古列皇帝的諾言。”
皇帝說:“以前聖殿曾一度重建,但不久就被先帝亞達薛西下令停止。既然古列先帝有過許諾,我馬上讓人去查一下。”
他立即命侍從查閱王宮檔案,很快就查到下列記載:“古列皇帝元年,降詔重建耶路撒冷聖殿,作為獻祭之所。全部費用由國庫開支,巴比倫王掠走的聖器,須全部歸還到聖殿原處。”
這時大利烏王站了起來,親吻所羅巴伯。
隨後皇帝下令重建耶路撒冷及聖殿,歸還所有聖器。他承認所有希伯萊人的自由,並發給他們返回故鄉的許可證,命當地異教徒交出他們當時從希伯萊人手中奪去的土地;他任命所羅巴伯為猶太總督,並派重兵護送他和流亡者榮歸故土。他下詔命令大敘利亞和腓尼基總督率地方官員撤離耶路撒冷,讓希伯萊人民自治。最後,他撥出巨款作為重修聖殿之用,違命者將被絞死。
所羅巴伯俯伏在地,高聲感謝上帝。隨後他在歡呼聲中離開議會大廳,仰望天空,情不自禁地開始讚美上帝:“主啊,你是一切勝利與智慧之源。我祖先之主啊,我感謝你,你給了我智慧,我是你的仆人。”
他帶著皇帝的詔書,奔赴巴比倫,把喜訊告訴給猶太同胞。他們在樂曲聲中狂歡慶祝了整整7天。隨後,他率領各支族的同胞,在皇家大隊騎兵的護送下,安全返回耶路撒冷。
所有從流放之地歸來的希伯萊人在故土定居下來之後,在皇帝的許可下,開始了大規模重建聖殿的工程。工匠們在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下順利地建造聖殿,終於在公元前516年建成了“第二聖殿”。這座聖殿與“第一聖殿”相比規模要小得多,也遠不如所羅門聖殿那般壯觀華麗。但經過諸多磨難後的猶太民族在精神上卻比以前要成熟了許多。正月十四日,他們舉行了莊嚴的儀式,慶祝逾越節,並奉獻了大量祭品。這是自約西亞王十八年的逾越節之後,又一次真正盛大的慶典。
哭牆的故事
公元70年阿布月(11月)9日,在強大的羅馬軍團的進攻下,耶路撒冷陷落,提多率領的羅馬軍隊夷平了五百多年前 重建的聖殿。猶太曆史上的第二聖殿時代就此結束,阿布月9日從此成為銘刻著猶太人慘痛遭遇的一天,近兩千年來,猶太人一直在這一天紀念第二聖殿被毀。
宏偉壯觀的猶太聖殿雖然已不複存在,但猶太人仍將聖殿的遺址視為神聖的地方。羅馬人統治時期,一些猶太教徒夜裏冒著生命危險悄悄地到這裏來誦經祈禱,盡管他們所麵對的隻是聖殿被毀後留下的廢墟亂石,殘磚碎瓦。後來,當羅馬人的限製稍有鬆動時,一些猶太人便用廢墟上的大石塊,順著殘存的原聖殿西牆壘起了一堵大牆。
從此次後,每年猶太教曆的11月9日,也就是聖殿被毀紀念日這一天,都會有許多希伯萊人來到這堵大牆下,哀今思昔,撫牆痛哭。因此,這堵大牆就被人們稱為“哭牆”。而希伯萊人更多地把“哭牆”稱為“西牆”,因為它們位於原猶太第二聖殿的西側。他們相信,提多摧毀猶太聖殿後,這堵大牆是聖殿惟一殘留下來的部分。
許多世紀以來,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統治者都不允許猶太人到原聖殿的遺址(被稱為聖殿山)去,於是,位於聖殿山一側的哭牆就成了猶太人惟一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按猶太教義的說法,隻有當救世主彌賽亞降臨,被毀的聖殿才能重建。因此猶太人就把那堵大牆當做聖殿本身,在這裏禮拜、祈禱以及進行各種重要的宗教活動。久而久之,這堵大牆就成了猶太教最神聖的聖址。
哭牆長48米,高約18米,由18層巨石堆壘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接物,但牆體卻異常牢固,曆千年而不壞不垮。壘成這堵大牆的大石頭也飽含著曆史。今天人們看到的哭牆曾經過多次堆壘和加固,最上麵的7層石頭是18世紀奧斯曼帝國時代重修阿克薩清真寺時壘上去的,石塊都比較小;中間的4層是羅馬一拜占廷時代堆壘的,石塊較大;接下來地麵的7層是猶太第二聖殿遺跡,其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至前2世紀,這一部分是巨大的長方型石塊,平均厚1米,長3米。
千百年來,哭牆作為猶太教最神聖的崇拜物之一,一直是猶太人一個特殊的祈禱場所。
尼希米完成了修建工程之後,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獻祭儀式。他知道許多年前曾有一些祭司把聖壇上的火種藏在聖殿裏了,就讓那些祭司的後人去尋找火種。可是那些人找了半天,也沒發現,隻在水槽底下發現一些清香純淨的油液。他們就向尼希米彙報說:“我們沒有找到火種,想必這麼多年過去,火種早己熄滅了。我們隻帶回一些油液。”尼希米就吩咐他們取一些油液潑在聖壇的祭品上麵。
不一會兒,陽光從雲層裏射了出來,正好照在祭品上麵。突然,這些被澆了油的祭品一下子冒出火來,瞬息之間,所有祭品被燒得一幹二淨。眾人見了,全都目瞪口呆。這時,雲間還依稀傳來音樂之聲。大祭司約拿單趕緊領著眾人大聲禱告,尼希米唱道:“主啊,上帝啊,你威嚴又堅強,仁慈而公正。你選中了我們的祖先為你的子民,和他們定下聖約,請接受他們的子孫所獻的燔祭吧!請你可憐你在異國他鄉受人欺淩的子民吧,營救他們,並懲罰那些欺壓他們的暴君吧,讓你的子民早日返回你的聖土。”
祈禱完畢,尼希米下令把餘下的油液全部潑在石頭上,火苗立即又閃現出來。眾人這才明白,原來這些油液是聖壇的火種變成的。
消息傳開,大家紛紛前來禮拜。波斯皇帝聽說了,就將這塊地方列為聖地,並保護起來。他通過出賣這種油液發了大財。尼希米和他的朋友們給這種油液起了個名字叫“拿弗他”,意思是“聖潔”。
獻祭與聖器
希伯萊人的獻祭有定期與特別安排兩大類。多在家庭中進行的定期祭有日祭、周祭、月祭、季度祭、出生祭、結婚祭、死亡祭等等。多在會堂中進行的定期祭有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等等。特別安排的是因勝利、災難、感恩、歉收等特殊需要而舉行的不定期祭獻,以表達蒙恩、謝主、保佑、消災的願望和請求。
獻祭的祭品多為牛羊、家禽、奶、油脂、酒、蜜等等。猶太遠古時可能用過人作祭品,但在亞伯拉罕時改為以羊代人。《創世記》第22章記述了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是否虔信,令他將自己的獨生兒子帶到摩利亞的山上,用作燔祭。亞伯拉罕在該處築壇,並架上木柴,將兒子以撒捆邦在柴上,準備殺子祭神。上帝已知亞伯拉罕心誠,便讓其將一隻公羊代替兒子作祭品獻給上帝。後來以羊代人作為祭品奉獻上帝便成了希伯萊人必須遵循的律法。
獻祭視情況和目的的不同又分成若幹種。最常見的是燔祭,它又稱燒化祭。希伯萊人往往選用頭生的公羊、公牛做祭品,而且不許用殘疾動物。牛羊屠宰後,血可用手指彈在祭壇上,肉塊、脂油放在柴上焚燒。內髒作祭品前必須洗幹淨。窮人難以用頭生無疾的牛羊做祭品,也可用斑鳩、雛鴿放在柴上焚燒來完成燔祭。燔祭的祭品最貴重,儀式因而也最為隆重,被列在獻祭中的第一位。
素祭是用農作物作為祭品。一般用細麵與油調和,加上乳香後放在壇上當作火祭。用不完的細麵、油、乳香歸祭司所有。素祭中必須放上鹽。在逾越節用新大麥穗軋粉,在五荀節用新小麥穗軋粉,這已經成為定例。
平安祭主要是祁求平安。平安無事是民眾乃至統治者最基本的願望。平安祭常常用牛羊做祭品,可以不用頭生的雄性牛羊,但必須是沒有殘疾的健全之牛羊。屠宰時要將手放在供物的頭上,宰於會幕門口。祭司如在場,要把血灑在壇的四周。平安祭中還要將供物的兩隻腰子和內髒上的油脂等放在柴火上燒焚。供物的血與脂都不可吃,也已成為猶太人世世代代的定例。獻祭時也可用素祭與供物一齊獻給上帝。獻者要把一個餅獻給上帝作為舉祭,它歸灑平安祭牲血的祭司。所獻的牛羊肉,在獻的當日必須吃掉,一點也不能留過晚上。吃不完的在第三天用火燒掉。如果第三天還吃這種肉,便是不潔和有罪。
贖罪祭可分成祭司、會眾、長官、庶民幾類,其儀式與程序大致相同。凡做了耶和華所吩咐不該做的事,就該用沒有殘疾的公牛犢作贖罪祭。將牛牽到會幕門口宰殺,將血用手指對著聖所的幔子彈七次,還要將血抹在會幕內祭壇的四角,剩下的血倒在會幕門口燔祭壇下。值得指出的是,為祭司和會眾贖罪都用公牛犢,而為長官贖罪用公山羊,為庶民贖罪用母山羊,其他程序大體相同。
贖愆祭在希伯萊人生活中也很重要。希伯萊律法規定不得為人作假證。如果一個人發誓後卻不把所見所知的事情說出來,那就不是一般的說謊過失,而是有罪。還有,在有所不知時觸了死獸、死畜、死蟲、別人的汙穢,一旦知道也應感到自己不潔和有罪。甚至在冒失時發了誓而又不去執行,事後感到負疚,也有罪過。在上述情況中,希伯萊人便要舉行贖愆祭,祭司便為他贖罪。如果獻祭者十分窮苦,祭品可改為兩隻斑鳩或雛鴿,在耶和華麵前,一隻作贖愆祭,一隻作燔祭。將鳥頭連頸揪下,但不可把鳥撕斷,將血彈在壇的旁邊。其他供物可用細麵,但不能加油與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