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漢宣帝劉詢的杜陵(1 / 3)

杜陵位於陝西西安南郊的杜東原上,因杜縣之名而命名。杜陵陵區南以終南山為屏,東臨河之水,風景秀麗,堪稱佳地。陵寢位於高阜之地,杜陵是西漢諸陵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陵墓。這座陵墓的主人是西漢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帝王,他從死囚到平民,再從平民到皇帝,從一位不讀詩書的市井小民到一位儒法並用的“中興之主”,他身上的諸多謎團一直是曆史學家研究的對象。

杜陵是仿照漢武帝的茂陵修建的,它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它的陵寢又是怎樣的一種布局呢?杜陵的陪葬墓有多少,都是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陪伴在帝王的身邊呢?

杜陵的主人與茂陵的主人劉徹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一位死囚犯又是怎樣在眾多的“龍子龍孫”中一躍而成為天下至尊的呢?

所有這些,都是杜陵這座帝陵留給後人的謎。

@@◆從囚犯、平民到天子

杜陵墓中的主人劉詢,文學家們稱他為西漢時代的中興之主,實際上他既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也是一位最富有戲劇性的皇帝。他有繈褓之中就陷入牢籠、任人宰割的不幸童年,有處於社會下層、不讀詩書、任性遊俠的青少年;有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保護自己皇位的青年,還有奮發有為、勵精圖治的青壯年。這位漢室的正宗血脈,漢武帝的嫡長曾孫,為什麼會有如此曲折的人生經曆呢?這其中有些什麼玄機呢?

漢武帝是宣帝劉詢的曾祖父,但宣帝的祖父母、父母都死於武帝之手,宣帝自己也差一點被殺於繈褓之中,這一切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宣帝的祖父劉據是武帝的長子。武帝雖然少年即位,後妃眾多,但直到29歲時衛夫人才生下劉據,所以喜出望外,衛夫人也立即被立為皇後,劉據7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劉據16歲時納史良娣,不久即生下皇孫劉進(史皇孫),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皇孫的王夫人生下宣帝,稱為皇曾孫。66歲的武帝已經四代同堂,在西漢諸帝中實屬異數,就是在曆代帝王中也不多見。

可是就在宣帝出生幾個月後,一場震驚朝野的事變發生了。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有一天,漢武帝夢見被一群小木人圍著毆打,認為肯定有人以“巫蠱”之術詛咒他,於是派一個叫江充的繡衣使者來處理這件事。結果,長安城內一片恐怖,受牽連的無辜者被江充一一投進大獄,刑訊逼供,不擇手段,而且不準申訴,不準喊冤,最後被冤枉處死的達數萬人。在唆使武帝殺了巫梢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衛皇後的外甥後,江充把清查的範圍擴大到宮中。江充為了公報私仇,達到個人目的,竟把矛頭直指當朝太子劉據,企圖借此陷害太子。他散布謠言說在太子宮中掘到了用於詛咒的桐木人。當時武帝正在離長安數百裏的甘泉宮避暑養病,連皇後也無法與他聯係,太子驚惶失措,深恐無法向武帝辨白,決定先發製人,假傳武帝旨意捕殺江充一夥。太子被迫以鎮壓江充謀反的名義發兵,與丞相劉尾犛的軍隊交戰,兵敗後逃出長安,衛皇後自殺。太子在湖縣被圍捕時自殺,史良娣、史皇孫和太子的其他子女全部被殺,隻留下劉詢這個嬰兒,也被關在監獄。就這樣,武帝的嫡親皇曾孫就由大紅大紫變得朝不保夕。

在那種動則夷滅九族、信奉斬草除根的時代裏,這位繈褓之中的皇曾孫又是怎樣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呢?

劉詢最初的名字叫做劉病已,在繈褓中關入監獄以後,獄官丙吉哀憐病已,暗中派了兩個女傭人趙徽卿和胡徂乳養。武帝臨死前不久,看“風水”的人對他說,長安的監獄中有天子氣,武帝派使者去各監獄將犯人不分輕重全部殺淨。使者在半夜到達,負責此案的丙吉緊閉大門,不讓他進入,才使宣帝保全性命。以後昭帝大赦天下,病已出獄,成為平民,一直流落民間。皇室承認他的皇族血統,但不準入宮,而且處處監視。他由曾外祖母史貞君和掖庭令張賀繼續撫養,取名劉詢。在監獄的時候,另一位犯法的官吏許廣漢與病已同處一室,結下深情,出獄後,就將自己的女兒許平君嫁給了劉詢。這樣,劉詢就在杜陵原上成家立業,一直到18歲。

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位尚在稚子時期就幾經磨難、險遭不測的皇曾孫能夠逃脫武帝的追殺,成為平民,已經是異數,但居然還一躍成為九五之尊的皇帝,這中間的一些傳奇似的謎,到現在史學家們都尚未完全弄清楚。

漢武帝晚年體弱多病而且多疑,在聽信江充的話錯殺太子之後,後悔莫及,為了保持鼎盛的局麵,穩定劉家的江山,決定立晚年的寵妃鉤弋夫人的兒子弗陵為太子。然而考慮到鉤弋夫人年輕,害怕出現像呂後操縱惠帝那樣外戚專政的局麵,於是將她縊死,叮囑霍光要像周昭公輔佐周成王一樣輔助自己的幼子。武帝死後,弗陵登基,是為昭帝,年僅8歲。霍光見少主多疑,絲毫不敢懈怠,日夜在宮中坐著,生怕有事。如此13年,賞善誅逆,國家漸漸充實。然而昭帝21歲時,不知道是得了怪病還是被人暗害,突然暴斃。有人認為是霍光害死,因為此時昭帝已經弱冠,該親政了,霍光為了保住實際的君主大權出此毒計,這從以後霍光扶立皇帝立幼不立長可以看出,他是懷有私心的;但有人認為,霍光要奪權,完全可以趁漢昭帝年幼的時候取而代之,不必等到昭帝成年。不管怎樣,這已經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了。

昭帝死後由誰來繼承帝位,這是霍光等公卿大臣麵臨的難題。當時漢武帝的兒子還有封於廣陵為王的劉胥,但他行事不檢點,有失皇家道統,漢武帝生前就很不喜歡他,他們便選擇了漢武帝之孫,襲封昌邑為王的劉賀,讓他來繼承帝位。但這個劉賀也是個紈絝子弟,喜歡打獵,狂縱無度,聽到召他入宮冊立為皇帝,高興得手舞足蹈,騎馬一天跑135裏路,恨不得飛到皇宮。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他在入宮的路上,見到村婦有幾分姿色的,就搶入轎中,恣意肆淫。路上應該齋戒,以示對昭帝的哀悼,劉賀卻不管這一套,並讓其屬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晉爵,任其胡作非為。劉賀即位僅僅27天,就做了1127件不合禮儀的事。看到這種情況,霍光等眾大臣都感到事態嚴重,如果不及早處置,將會使漢家天下斷送到劉賀的手裏。於是在劉賀即位的第27日,霍光聯合杜延年、楊敞等人,十分慎重地寫了一封奏章,列舉了劉賀的種種劣跡,上奏當時主持漢室的上官太後,要求廢除劉賀,另選賢明之主。並將劉賀召至未央宮承明殿,宣讀了這封奏章,即日將劉賀廢掉,並將其所屬官吏通通收捕,隨後又將劉賀發送回昌邑。

劉賀被廢除之後,下一步挑選誰做皇帝,霍光著實費了一番腦筋。為什麼立了長期生活於民間的漢武帝與衛皇後的曾孫、已18歲的劉詢為皇帝,這一直是一個令後人費解的謎。

武帝6個兒子中,除長子(太子)據、昭帝、齊王閎、燕王旦、昌邑王已死外,還有廣陵王胥在世。昭帝死時,群臣一度主張立廣陵王,但被霍光以他行為“失道”而否決。雖然昌邑王劉賀行為放縱被廢除,但武帝的孫輩、曾孫輩的人還不少,如果將挑選的範圍擴大到武帝一係之外,劉氏宗室中稱得上合適的人選就更多,並無非立劉詢不可的理由。而且一直生活在民間的劉詢並沒有什麼可稱道的地方,即使在後世為他修的本紀中,也隻能舉出曾經學過《詩經》,潛心好學,卻不得不承認他“亦喜遊俠,鬥雞走馬”,還喜歡賭博,並曾在蓮勺縣受人困辱,看來至少也有些市井小流氓習氣。

劉詢能夠立為皇帝,後人有多種看法。一種說法認為,霍光想立一個傀儡,以便操縱朝政,繼續把持大權。昌邑王劉賀的立和廢,使他看到立了那些有希望的皇子皇孫,這些人即位後並不會買他的賬,很可能會使自己失去權勢,立一個看似絕對沒有機會的劉詢,則能夠使自己繼續掌權。另一種說法認為,霍光堅持立漢武帝的嫡親,而這時已經擔任朝中光祿大夫給事中的丙吉極力向霍光推薦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霍光有感於太子的慘死,而且武帝晚年對此事極為後悔,因此,在民間生活了18年的劉詢才被大將軍霍光立為皇帝。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位帝位的正統繼承人,在經曆了大起大落之後,終於又得到了他本應該擁有的一切,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期,直到他病逝走進自己建好的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