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世界曆程(1)(3 / 3)

日俄對馬海峽大海戰(1905年5月27日~28日)

對馬海峽大海戰是1904年~1905年日俄戰爭決定性的最後一戰。

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日俄戰爭爆發後不久,戰局便開始向有利於日軍的方向發展。1904年8月初,日本乃木第3軍完成對戰略要地旅順的包圍,將俄軍困在港內。8月下旬,日本第1、2、3軍在遼陽與俄軍展開會戰。

在海上,日本海軍基本掌握了製海權。8月10日,為避開日本圍城陸軍部隊遠程大炮的威脅,俄國太平洋旅順艦隊出港向威海衛方向突圍。中午12時30分,俄艦隊在旅順東南28海裏的海域與前來阻擊的日本第1艦隊遭遇。俄艦隊被打散,旗艦被擊沉,艦隊司令威特蓋夫特陣亡,一些軍艦逃往海參崴,其餘逃回旅順港,突圍失敗。8月14日,日本艦隊在蔚山以東40海裏處發現海參崴艦隊的3艘軍艦,立即進行攻擊。俄艦一艘受重創,一艘自爆沉沒。

黃海海戰和蔚山海戰之後,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海參崴艦隊各自龜縮港內,不敢再出海作戰。日本海軍完全掌握了製海權。

為解決旅順之圍,奪回製海權,俄國沙皇決定調波羅的海艦隊主力遠航馳援旅順。1904年10月15日,由波羅的海艦隊艦隻組成的太平洋第2艦隊,在羅日斯特文斯基海軍上將的率領下,啟航東行。

英國忠實履行英日友好條約,拒絕給予俄國艦隊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權利,迫使沙皇艦隻幾乎做了一次環球航行。法國則對俄艦關閉了法屬印度支那的所有港口,使其雪上加霜,困難重重。

1905年1月初,俄國太平洋第2艦隊繞好望角抵達馬達加斯加,獲悉旅順失守,羅日斯特文斯基請求返航。但沙皇命令他繼續東行。1905年2月,涅波加多夫奉命率新組成的太平洋第3艦隊從波羅的海出發,前去加強第2艦隊。1905年5月中旬,兩艦隊在越南西貢灣會合。隨後俄國這支擁有38艘戰艦和20多艘輔助艦的龐大艦隊駛向海參崴。

俄軍在對馬島海域遭到慘重損失

5月28日。據官方報道隨著羅熱斯特文斯基將軍的艦隊在對馬海峽被擊潰,俄國對日海戰中的最後一線希望終於破滅。日軍聲稱擊沉了12艘戰船,不但包括兩艘運輸船和兩艘巡洋艦,而且還包括“奧寥爾”號和“博羅季諾”號戰列艦。日本政府承認在戰鬥中損失1艘巡洋艦和1艘魚雷快艇。

俄國艦隊原來集中在波羅的海,在環繞地球航行半圈之後,遭到覆滅的命運。日本海軍上將東鄉平八郎的艦隊在濃霧中接近敵艦。濃霧消散以後,他用魚雷和炮火進攻。俄國人大吃一驚,遲遲才予以回擊。在海戰開始階段就損失慘重。日軍炮火集中轟擊餓軍戰列艦。沒有被擊沉的俄國艦隻正愴惶逃向中國的中立港口。這次慘敗幾乎使俄國海軍在遠東繼續進行幹涉的可能性完全破滅,並使人們對俄國未來的軍事力量產生懷疑。

法國國會通過政教分離議案

7月3日,法國國會以509票對44票通過政教分離的議案,並明訂在政教分離法律發布後之一年內,天主教會,教會所屬團體,長老會、教會監理會,以及其他具相關責任與義務的公共文化設施之動產與不動產……均須轉移至依法成立的團體名下。

同時,法國自1801年自拿破侖與羅馬天主教教皇庇護七世所簽訂的政教協定,也宣告無效。

7月27日,日本首相桂太郎為續訂英日同盟事宜,今天與美國陸軍部長塔夫脫秘密會淡,並互換一份備忘錄,雙方協定事項包括:美國不反對日本合並朝鮮,日本不企圖侵占菲律賓,以及美日兩國共同維持遠東和平。

翌月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認可此份備忘錄,使美國在(1909年3月4日)他總統任期屆滿之前,一直是英日同盟的秘密盟員。

兩位皇帝達成協議

7月24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今天任聖彼得堡西北部的比約庫會見沙皇尼古拉二世。據官方宣布,這次會見隻是德國領導人的一次“禮節性拜訪”。然而,據外交人士透露,德國皇帝這次訪問旨在和俄國建立某種聯盟,不僅是為了打破英國通過和法國達成諒解以孤立德國的企圖,而且是為了共同捍衛歐洲的君主製度。

威廉二世同尼古拉二世在德國軍艦上進行交談。實際上,由於最近在滿洲的軍事上的失敗以及國內革命騷亂,沙皇尼古拉非常同意和德國威廉皇帝簽訂秘密協議,以建立德俄之間的防禦聯盟。據報道,法國也將被邀請參加以便建立一個大陸聯盟。然而,根據反對和德結盟的俄國大臣們的說法,這樣一個協議是不太可能得到批準的。

畢生從事外交活動的海約翰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