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界曆程(2)(1 / 3)

7月1日。對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的倡導者國務卿海約翰,今晨突然在新罕布什爾州薩納皮逝世。海約翰於1838年10月8日出生在印第安納的塞勒姆。他擔任過林肯總統私人秘書,並把這段經曆寫成回憶錄。麥金利總統任命他為駐英大使,1898年又被任命為國務卿。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期間,繼續擔任這個職務。1898年戰爭之後,海約翰和西班牙和淡。1899年他力主對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請求各國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在猛烈的義和團運動期間,他的主張十分孤立。

沙皇成立杜馬

8月1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通過建立一個名叫杜馬的代表議會向君主立憲製度邁出了並不積極的一步。然而,這個新的機構不可能侵犯沙皇的權力,因為它完全是一個協商性質的機構,沒有獨立製訂法律的權力。

為了進一步確保新的杜馬將不會起革命的作用,它的選舉法規定農民的名額超過比例,因為農民被認為比城市居民保守,更有可能追隨沙皇。這些改革在解放協會看來,並不令人滿意。這個自由派組織領導的運動旨在成立一個有真正立法權力的全國性機構。該協會由政治家、學生和其他人士組成。

羅斯福促使日俄和解

8月8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今天在新罕布什爾州樸次茅斯會見俄日雙方代表,尋求解決遠東地區衝突的方法。雙方都願意和解。俄國損失了大量的人員和武器裝備,而日本則麵臨著破產的危機。即使雙方就撤離各自的軍隊取得一致意見,許多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滿洲和朝鮮的主權問題仍有分歧,由於中朝雙方也都提出了要求,問題更為複雜。俄國和日本將需要討論中東鐵路的南線(由俄國人修建)的使用權以及俄國領海捕魚權的問題。雙方代表告訴羅斯福總統會談不會在一些枝節問題上破裂。小村男爵和佐藤長官在紐約

挪威公民投票中止同瑞典的聯盟

8月13日。挪威通過公民投票,昨天中止了和瑞典的聯盟。在一個全國性的公民投票小,368208票選擇中止聯盟,隻有184票表示希望聯盟繼續存在下去。這個聯盟可以迫溯到1814年簽訂的將挪威置於瑞典上權之上的《基爾條約》。挪威拒絕接受這個條約。因此,以後兩國之間的關係一直相當緊張。當國王最近拒絕批準一項成立挪威單方麵的領事機構的議會提案時,政府通過集體辭職使他孤立起來。這就給議會在6月廢除同瑞典的聯盟鋪平了道路。昨天的公民投票進一步證實了該舉動是正確的。

英日簽署協議取代舊同盟協定

8月12日,英國與日本在倫敦簽署有關東亞與印度利益問題的協議。這項協議取代了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的協定,新協議條款是:英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權利以及日本承認英國在印度的權利。此外,英日兩國相互確保對方的利益,任何一方在東亞遭受攻擊時,對方將提供武器支援。雙方並一致認為應保證中國獨立性與完整性,即所謂的門戶開放政策。

日俄簽訂樸茨茅斯和約

9月5日,日本與俄國在美國簽訂樸次茅斯和約,日俄戰爭終於結束。下午,當簽約儀式完成時,美國緬因州基特裏的海軍基地立即響起19響禮炮,升起旗幟,樸次茅斯各地教堂的鍾聲亦不絕於耳。俄國議和全權代表與小村壽太郎也在簽約之後,握手致意,並感謝美國總統羅斯福居中調停。

根據條約,戰敗的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統治權力,並把旅順、大連租借權與南滿鐵路有關的一切權利無條件轉讓給日本。庫頁島南部也割給日本。此外,日本還獲得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白令海峽等俄國領海內的捕魚權,兩國並繼續保持通商關係。與會的主要人物。亞美尼亞人和塔塔爾人在巴庫油田交戰

9月7日。亞美尼亞人和塔塔爾人之間的戰鬥仍在繼續,1000多人在巴庫油田被打死。石油藏量豐富的高加索地區最近也麵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失業人數有10萬之多,國庫已損失1億美元的收入。

暴力行為已使巴庫居民惶惶不安。交戰尚未蔓延到市中心,但許多人預料市內將爆發巷戰,因此紛紛逃離。大多數流血戰鬥是在巴拉罕發生的。

聖彼得堡的報紙紛紛譴責俄國政府未能采取行動以促使亞美尼亞人和塔塔爾人和解。

各家報紙表示關心的是,如果不立即作出談判的決定以結束戰爭,石油業這一主要的工業將會被席卷油田的恐怖暴行所摧毀。

另據報道,土耳其族人正在通過對雙方作煽動性的宗教和種族宣傳,對這場衝突火上加油。多數官員認為這6天的戰鬥和洗劫所造成的損失需要將近1年的時間才能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