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界曆程(4)(1 / 3)

李1835年11月19日生於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縣他家的克萊蒙特莊園,是亨利·“輕騎兵哈利”·李的孫子、羅伯特·李的侄子。1856年畢業於西點軍校(49名中的第四十五名),被分配到騎兵部隊服役。1856~1858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卡萊爾營地任教兩年。後在阿爾伯特·S.約翰斯頓上校指揮的得克薩斯州第二騎兵團服役,參加了幾次對印第安人的作戰行動,在一次作戰行動中受重傷。1860年調入西點軍校任教。1861年5月21日他以其叔父為榜樣辭去美國陸軍軍職,效力於南部同盟軍隊。7月21日第一次布爾溪之戰時,任約瑟夫·埃·約翰斯頓將軍的中尉參謀,8月被任命為弗吉尼亞第一騎兵團中校軍官。1862年3月晉升為該團上校團長。6月12~15日半島戰役期間參加多次重要戰中,在I.E.B.斯圖亞特將軍的騎兵部隊對麥克萊倫軍團的襲擊戰中出了名。6月25日~7月1日參加七天戰役,7月24日晉升為準將。8月29~30日在第二次布爾溪之戰中指揮一個騎兵旅,但因在進入預定位置時行動遲緩而延誤了羅伯特·李發動的攻擊,致使波普脫逃。在9月14日的南山之戰和9月17日的安蒂特姆之戰中(都在馬裏蘭州),他再次指揮一個旅。12月參加了斯圖亞特將軍對奧克寬和鄧費斯(匡蒂科附近)的襲擊行動。1863年3月17日在凱利福特之戰中,避開了一次打垮他的旅之企圖,獲得了驚人的成功。5月1~6日掩護“石壁”托馬斯·J.傑克遜將軍在錢瑟勒斯維爾的迂回行動,並且發現了霍華德將軍第六軍的隱蔽陣地。接著,參加了6~7月的葛底斯堡戰役,8月3日晉升少將並任師長。1864年5月8~12日在斯波齊爾韋尼亞戰役中立有戰功,他遲滯了聯邦軍很長時間,直到朗斯特裏特軍奪占了十字路口采取行動。6月11~12日雖然在特裏維連車站(裏士滿附近)進展遲緩,但他及時趕到並擋住了卡斯特將軍的進攻,使戰役開始向有利於南部同盟軍的方麵轉變。8月他調到謝南多厄河穀,在厄爾利將軍麾下任職。9月19日參加溫徹斯特戰役,戰鬥中身負重傷。幾個月後傷愈歸隊。1865年3月當威德·漢普頓將軍在北卡羅來納州時,他名義上接掌了騎兵軍的指揮權。李將軍4月9日在阿波馬托克斯投降之前,他在法姆維爾就已被切斷了通向南部同盟的道路,但他直到4月11日才向聯邦軍隊投降。戰後,退居弗吉尼亞州斯塔福特縣的一個農場,並被選為弗吉尼亞州州長(1885~1890年)。1893年競選美國參議員失敗,1896年被任命為美國駐古巴哈瓦那的總領事,直至1898年4月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爆發。戰爭爆發後,他效力於美國陸軍並被任命為誌願軍第七軍少將軍長。他雖未參加作戰,但於1899年1月被任命為哈瓦那及比那爾德裏奧省的總督。根據新的誌願服役法案,他於同年3月任準將並一度擔任密蘇裏軍區司令。1901年3月退役,1905年4月28日卒於首都華盛頓。

李是一位有才能的騎兵司令,具有狂熱的戰鬥熱情,但卻沒有輝煌戰績。他被人們注意到的是在遭受戰爭破壞的弗吉尼亞為馬匹尋找飼料的能力。

王樹聲

(1905~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家。參加主要戰爭:反“圍剿”戰爭(1930~1934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國共戰爭(1945~1949年);參加主要戰役(戰鬥):黃麻起義(1927年)、長征途中諸戰鬥(1935年)。

王樹聲原名宏信,1905年生於湖北麻城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曾在麻城縣破寨崗宣傳革命思想,並指揮農民自衛軍和上萬名農民抗擊地主武裝的進攻。隨後又參加黃麻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分隊長,後又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大隊長、支隊長、團長。1931年任紅軍第四方麵軍第十一師師長。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和反“圍剿”鬥爭。1933年任紅軍第三十一軍軍長,次年任紅軍第四方麵軍副總指揮,參與創建川陝蘇區,指揮反“圍剿”作戰。1935年參加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曆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太行軍區副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國共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鄂西北軍區司令員、鄂豫軍區司令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北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二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