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喬杜裏
(1905~1980)喬杜裏·穆罕默德·阿裏,巴基斯坦總理,1955年8月~1956年9月在任。生於印度東旁遮普省。1937年畢業於旁遮普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後任拉合爾伊斯蘭學院講師。1936年任英屬印度政府財政部長私人秘書。1938年任財政部副秘書。1939~1943年任財政部副財政顧問。1943年任財政部聯合財政顧問和供應部輔助財政顧問。1945年任作戰和供應部財政顧問。1947年任印巴分治指導委員會委員。印巴分治後,任巴內閣委員長。1948年出席聯合國安理會討論“印巴糾紛”會議。1951年任巴基斯坦政府財政部長。1952~1953年當選國際貨幣基金及國際複興開發銀行董事會主席。1955年8月當選穆斯林聯盟議會黨團領袖,出任總理兼國防、外交、財政和克什米事務部長。1959~1956年率代表團先後出席科倫坡計劃會議、聯合國谘詢委員會年會、曆屆英聯邦財長會議、國際貨幣基金及國際複興開發銀行華盛頓年會、在卡拉廳舉行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國家經濟專家會議,以及巴格條約參加國總理會議等。1956年9月宣布辭職並退出穆斯林聯盟。1958年組成尼紮姆伊斯蘭黨,任召集人。1960~1962年任工業貸款和投資合作委員會主席。1969年6月尼紮姆伊斯蘭黨同其他三個政黨合並組織成巴基斯坦民主黨,任該黨領導人。同年10月退出政界。愛好研究哲學和伊斯蘭教文化,喜歡波斯文詩歌,喜愛網球和劃船。1955年8月當選巴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著有《巴基斯坦的興起》一書。
德國插足爭奪摩洛哥權利致使
法國外交部長辭職6月6日。法國外交部長德爾卡塞宣布辭職。原因是德國要求1880年參與馬德裏協議的國家再度集會,分配各國在摩洛哥的權利,而德爾卡塞反對這項會議時,遭到內閣抨擊而宣告辭職。
由於德國首相布羅伯爵與法國大使比霍德會談時,已表明德國的摩洛哥政策。法國總統羅維爾也認為法國不應為摩洛哥事件而引發戰爭,因此也不讚成德爾卡塞所采取的強硬態度。
德爾卡塞的辭職顯示柏林內閣首次成功地改變英法兩國解決摩洛哥問題中決斷性的角色。1911~1913年任海軍部長,促成英法艦隊合作。
俄艦波將金號士兵起義尋求羅馬尼亞政治庇護
6月27日,俄國黑海艦隊的裝甲巡洋艦波將金號駛入處於罷工狀態中的敖德薩港,由於一名軍官槍殺了一名報怨的士兵而引發起義,士兵們聯合殺害軍官,占領全艦,並升起紅旗。
在革命活動仍頻的敖德薩港,革命黨員、市民均聲援波將金號艦上的士兵。雖然俄國政府下令哥薩克騎兵進入敖德薩以武力鎮壓起義,但未成功。不久,波將金號的士兵,由於物資短缺,不得不予翌月8日駛入羅馬尼亞的中立港康士坦塔,尋求政治庇護。
阿陶烏爾
(1905~)阿陶烏爾·拉赫曼·汗,孟加拉國總理,1984年3月~1986年在任;民族聯盟主席。生於達卡縣。1930年達卡大學畢業。1934年開始從事政治活動,曾任農工黨總書記。1937年當律師。1942~1944年在達卡縣法院任法官。1942~1946年任法律保護委員會秘書。1947年任穆斯林聯盟達卡縣委員兼烏波茲拉副主席。1949年退出穆斯林聯盟,參加東巴人民聯盟,任代理主席。曾任真納人民聯盟西北邊境省副主席。1952年任東巴基斯坦和平委員會主席和東巴公民自由權聯盟主席,1953年任東巴省人民聯盟副主席。1954年當選東巴立法議會議員。1955年當選巴基斯坦國民議會議員。後任聯合陣線內閣供給部長。1956年9月任東巴省政府首席部長,兼內政、糧食、教育、黃麻、難民和計劃等部長。1963年任東巴高等法院高級律師。1969年7月任民族進步聯盟召集人。1970年任全巴民族聯盟主席。1971年6月以“叛國罪”被巴基斯坦政府逮捕,同年9月獲釋。孟加拉國獨立後,任民族人民黨(穆紮法爾派)副主席,後退出該黨,1972年組建民族聯盟,任主席。1973年當選國會議員,任反對黨領袖。1976年孟恢複政黨活動後,重整民族聯盟。1977年3月當選民族聯盟主席。1978年10月任全國聯合陣線主席。1980年當選國會議員。1984年3月~1986年6月任政府總理。1984年5月加入人民黨,任該黨第一副主席。1984年6月任政府法律和司法部部長。孟中友協執委。1952年和1982年訪問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