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界曆程(4)(3 / 3)

薩盧

(1905~)法齊·薩盧,敘利亞總統,1951年12月~1953年6月在任同時行使政府總理職權。生於大馬士革。1924年畢業於軍事學校,後任軍校教員。1936年赴法國學習軍事參謀。1937年回國後,在軍校任職到1942年,後任行政和會計局長,軍事學院院長,至1947年底。1949~1950年任國防部秘書。1950~1951年任國防部長。曾任敘利亞同以色列談判臨時停火的代表團團長。1951年12月3日出任總統,1952~1953年還兼任政府總理、國防部長。1953年4月1日晉升為準將。1953年6月施舍克裏當選總統後被命令退休,旅居沙特阿拉伯王國,任沙特首相的私人顧問。

綱齊姆

(1905~)納齊姆·庫德西,敘利亞總統,1961年12月~1963年3月在任。1950年6月~1951年3月任總理。生於阿勒頗。早年就讀於貝魯特美國大學、大馬士革大學和日內瓦大學,獲文學博士。1926年在阿勒頗任高級律師。1929年在日內瓦從事法律工作,獲國際博士學位。1936年和1943年先後兩次擔任阿勒頗評論員。1944~1945年任駐美國公使,並作為敘利亞代表團成員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1947年再次當選阿勒頗地區議員。1950年6月~1951年3月任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1958年2月敘利亞同埃及合並後退職回到家鄉。1961年9月敘利亞宣布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後,同年12月~1963年3月任敘利亞總統。1963年退休。

阿米尼

(1905~1982)阿裏·阿米尼,伊朗首相,1961年5月~1962年7月在任。生於大地主家庭。早年去法國留學,獲巴黎大學法律與經濟學報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經濟法官。1932年起到財政部工作,擔任過該部司長和副大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到印度考察並專門研究該國的經濟問題。1944年回國後任伊朗礦業和工業銀行董事長。1945年當選為眾議院議員。1940年作為伊朗代表多次出席國際反毒品會議。1950~1951年任曼蘇爾內閣和摩薩台內閣的國民經濟大臣。1953年8月後,任紮赫迪內閣的財政大臣。1961年5月被任命為首相,後因與巴列維國王意見分歧於1962年7月被免職。免職後旅居國外,經常抨擊巴列維國王政權。1981年發表聲明,呼籲在伊朗建立全國和解政府,1982年病逝。

希達亞圖拉

(1905~1992)穆罕默德·希達亞圖拉,印度代總統,1969年7~8月在任,著名律師。1905年12月17日生於中央邦貝圖爾縣。曾先後就讀於中央邦賴普爾公立高級中學、英國莫利斯學院和契裏尼蒂學院。曾獲馬哈拉施特拉邦那格普爾大學文學士和劍橋大學文學士學位。1930~1946年任那格普爾高等法院辯護律師。1943~1946年任中央邦主要辯護律師。1946~1954年為陪席推事。1949~1953年任那格普爾大學法學係主任。1954~1956年任那格普爾高等法院首席法官。1956~1958年任中央邦高等法院首席法官。1958~1968年任印度最高法院法官和首席法官。1969年7~8月任代總統。業餘愛好高爾夫球和橋牌。著有《印度的民主和司法程序》、《西南非洲案件》等。

艾哈邁德

(1905~1977)法赫魯丁·阿裏·艾哈邁德,印度代總統,1974年8月~1977年2月在任。1905年5月13日生於德裏。伊斯蘭教徒。1927年在劍橋大學聖·卡特學院獲法學士學位。1928年在倫敦內殿法學協會取得律師資格。回印度後,先後在旁遮普邦和阿薩姆邦當律師。1931年參加國大黨,開始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鬥爭。1935年被選進阿薩姆邦議會。1936年起任該邦國大黨委員會委員和全印國大黨委員會委員。1938~1939年任阿薩姆邦政府財政和稅收部長,後因反對英國殖民當局而辭職。1940年和1941年由於參加不合作運動兩次被捕,監禁3年半。1946~1947年和1964年後兩次出任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委員。1946~1952年任阿薩姆邦總檢察長。1954~1957年和1966~1967年當選聯邦院議員,並任邦政府財政、法律、公共發展和地方自治政府部長。1966年1月起任印度灌溉和動力部長、教育部長、工業發展和公司事務部長、農糧部長等職。1974年8月起任代總統,1977年2月11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