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世界曆程(6)(2 / 2)

薩拉姆

(1905~)賽義卜·薩拉姆,黎巴嫩總理,1952年9月14~18日、1953年4~8月在任。1960年8月~1961年10月、1970年9月~1973年7月任總理兼內政部長。1905年生於貝魯特。屬遜尼派穆斯林。其父薩利姆·薩拉姆曾領導土耳其和法國統治時期的民族主義運動。結業於貝魯特美國大學。1943年創建中東航空公司,1945~1956年任該公司董事長。1943~1972年連續當選貝魯特市議員。1946年任內政部長。1956年任國防部長。1957年因不滿夏蒙政權被捕。1958年任民族解放陣線主席和人民抵抗軍司令。1960年9月率黎巴嫩代表團參加第15屆聯合國會議。1973年以色列入侵巴嫩後,因要求總統解除陸軍總司令伊斯坎德爾·加尼姆職務未果而辭職。任黎巴嫩最大的穆斯林慈善組織馬卡塞協會名譽主席,主張黎巴嫩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團結一致。愛好遊泳和騎馬。

吉洪諾夫

(1905~)尼古拉·亞曆山德羅維奇·吉洪諾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80年10月~1985年9月在任。1905年5月14日生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郊區的一個職員家庭,烏克蘭人。1924~1930年當過火車司機助手,技術員。1930年畢業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冶金學院,同年任冶金工程師。1933年起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冶金廠任車間主任、工程師等職。1940年入黨。衛國戰爭期間任第一烏拉爾工廠廠長。1947~1950年任烏克蘭尼科波爾南方鋼管廠廠長。1950~1955年任蘇聯黑色冶金工業部總管理局局長。1955~1957年任蘇聯黑色冶金工業部副部長。1957~1960年任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1958年3月起連續當選為蘇聯第五至十一屆最高蘇維埃代表。1960~1963年任蘇聯部長會議國家科學經濟委員會副主席。1961年10月~1966年4月當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3~1965年任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65年10月~1976年9月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197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副主席。1966年4月蘇共二十三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76~1980年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1978年起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9年11月晉升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0年10月~1985年9月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85年10月在蘇共中央全會上被解除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職務,因年邁和健康原因退休。吉洪諾夫長期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冶金企業工作,30年代就結識勃列日涅夫,被稱為“第聶伯羅幫”的重要成員。60年代中期以後主持黨中央的經濟領導工作,強調提高生產效率和科學技術進步,指出大力提高生產效率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經濟和政治任務,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提高勞動組織形式,提高產品質量,主張發展個人副業。在農業方麵強調科學對農業起著重要作用。認為國民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看重數量、忽視質量,強調隻有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利用巨大的經濟潛力,向生產集約化過渡,走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的道路,才能依靠在經濟建設中已取得的成績來克服困難。強調要加強對經濟的領導工作,進一步發展經濟核算製,完善價格形成、信貸撥款,積極利用經濟杠杆和經濟刺激措施。1959年隨赫魯曉夫訪美後,曾在《真理報》上發表文章,主張擴大蘇美貿易和廣泛交換技術情報。1943年和1951年兩次獲蘇聯國家獎金。1975年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1980年5月75歲生日時獲十月革命勳章。曾獲七枚列寧勳章、二枚勞動紅旗勳章、一枚紅星勳章及獎章多枚。主要著作有:《黨要關心工業技術進步》、《講話和文章選集》、《蘇維埃經濟、成就、問題和前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