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國運紀事(10)(2 / 3)

9月12日。清廷任命恩銘為江寧布政使,濮子潼為江蘇布政使。

9月13日。清廷命盛宣懷往上海,會同商約大臣呂海寰商訂中德條約。

上海公忠演說會在豫園召開抵製美華工禁約大會,有2700餘人參加。

複旦公學開學。本年3月,震旦學院學生退學後,馬相伯便開始另覓校舍。嚴複、熊季廉、王清穆、曾鑄等都來相助。馬相伯又請兩江總督周馥撥吳淞營地70餘畝建新校舍,周馥表示同意,並撥給開辦經費1萬元。在各方協助下,複旦公學終於在本日開學。馬相伯被推為校長,李登輝為教務長,行政由於右任、邵力子等人分任。當時學生共有200餘人。學校以民主自治、艱苦奮鬥為辦學原則。後來,在馬相伯的請求下,周馥每月撥款2000元,學校基本費用有了保證。

9月14日。練兵處奏準申明軍禮,整頓營規。嗣後除衙署公所外,凡官紳私宅,市肆開張,概不準借用軍人守門。

清廷任命出使法國大臣劉式訓兼任出使葡萄牙大臣,是為清駐葡萄牙第一任大臣。劉並不常駐葡萄牙,派參讚常川駐紮葡都,代辦使事。

商部不允許蒙古借用俄款開辦鐵路。

9月15日。清廷命各省探明本地礦產,將已開未開各礦,詳細注明奏報,並按兩江辦法集股試辦,禁止私售,迅即籌辦。

日俄兩軍簽訂停戰條約,自16日起停止在東三省的全部戰鬥。

9月16日。清廷任命馮熙為安徽布政使。

清廷命外務部商部會同北洋大臣袁世凱、盛京將軍趙爾巽籌議東三省開埠指定地界,推廣通商,舉辦實業事宜。

甘肅新疆巡撫潘效蘇因挪用公款23萬兩被革職,發往軍台效力,清廷任命聯魁為甘肅新疆巡撫。

清廷電飭出使日、俄、美大臣向3國聲明中國讚成開放東北之議,並願由中國自行開放。

9月17日。上海文明拒約社在城內布業公所集會抵製美華工禁約,有1000餘人參加。

出洋考察政治的載澤等五大臣請訓陛辭。

清廷任命陳璧署戶部右侍郎。

9月18日。清廷命出使各國大臣會同出洋考察政治的載澤等五大臣博采各國政情,悉心考證,以資詳密。

寓滬寧波人在四明公所集會,討論抵製美約辦法。

出使美國大臣梁誠謁見美國總統羅斯福,商談美禁工條約引起的中國抵製美貨風潮。

9月19日。滬寧鐵路花費太多,清廷命兩江總督周馥、江蘇巡撫陸元鼎,切實監督滬寧鐵路工程款項,並責成盛宣懷早日收回,以重路政而杜後患。

9月20日。清廷調原出使奧地利大臣楊晟任出使德國大臣,任命李經邁為出使奧地利大臣。

9月21日。清廷予故四川總督劉秉璋開複原職,功績交國史館立傳。

廣東學界在南武公學為抗議美國華工禁約而在駐滬美國領事館前自殺的馮夏威舉行追悼會。

《北京女報》創刊。這是中國最早的婦女日報。編輯人張展雲,報主則是其母親張老太太。張展雲曾編輯過《北京日報》、《北京畫報》,還曾創辦與主持婦女鏤花工廠,作為女子自立的示範。該報提倡女子教育,反對纏足,主張改革婚姻、破除迷信,反對不良風氣。報紙日出一張,內容包括上諭、宮門抄、演說、女界新聞、知識、教育和文藝等欄目,報道政府政令、外國通訊、北京及各地婦女的活動與生活,介紹關於化學、物理、生物、醫學及氣象等方麵的科學知識,並且登載小說,以開闊婦女眼界,增長婦女見識。

9月23日。清廷準戶部奏,永遠停鑄當十大錢。

清廷任命李經方為商約大臣。

清廷命盛宜懷辦理將先前與英商所訂《蘇杭甬鐵路草合同》撤廢事宜,爭取由江浙紳民自辦。

大通師範學堂在紹興開學。光複會會員徐錫麟、陶成章兩人都曾赴日留學,為了進行革命活動和武裝起義的需要,在紹興大通寺創辦大通師範學堂,以培訓其成員,但對外名義是為征兵培養後備力量,所以得到清廷批準。推徐錫麟為監督,黃怡為校長,招收來自金華、處州、紹興各府的會黨成員,對他們進行短期的革命教育和軍事訓練,培訓革命骨幹,內設體育、師範兩科,設有國文、英文、日文、曆史、輿地、理化等課程。大通師範學堂是光複會的革命機關,學生都是光複會會友。學生畢業文憑背麵,都有革命組織的暗號。

9月24日。載澤等五大臣出京乘火車遇炸。載澤等5人定於今日(農曆八月二十六日)從北京正陽門火車站乘火車啟程,革命黨人吳樾攜帶炸彈登車行刺,因人眾擁擠,車身震動,炸彈遇撞引爆,吳樾當場死難,載澤與紹英受傷,未能成行,五大臣出洋改期。據載澤等為此事所具奏折記載:“竊臣等奉命前往各國考察政治,於本月十九日請訓後料理起程事宜,定於二十六日乘火車出京。是日巳刻登車,正擬開行,陡聞轟震之聲甚為劇烈,並見煙氣彌漫,窗欞皆碎。查係炸彈猝發,臣等趕即下車。臣載澤額角已受微傷,臣紹英耳後發際及臂上受傷略重,隨員仆從亦間有被傷者。當飭該處巡捕及鐵路護勇立即查緝,因車站人多,炸彈引爆後紛紛散避,一時難於指究。計車內轟斃一人,車旁中傷斃踣三人。車內轟毀之處揀獲銅片鉛子,驗係棉花藥所製炸彈,似有人乘上車擁擠之際,暗行施放,其舉動甚為可異。已知照步軍統領衙門、工巡局、督辦鐵路大臣嚴密查拿。臣載澤現回家調理,臣紹英暫赴醫院醫治,一俟將息痊愈,酌訂行期,再行奏明。”9月26日,清廷命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工巡局、督辦鐵路大臣等查拿凶犯,並將疏於防範的外城工巡局委員及南營參將、鐵路車站委員等交部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