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樾,字夢霞,又作孟俠,安徽桐城人,1878年出生。1901年入保定高等師範學堂,自此廣結誌士。1903年與楊篤生在上海發起軍國民教育會,又與人創辦兩江公學,1905年創辦《直隸白話報》,積極宣傳革命。1905年赴東三省,聞清廷宜布預備立憲,並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即潛入北京,準備刺殺五大臣,揭露清廷假立憲的陰謀。有《吳樾遺書》,刊於《民報》增刊《天討》。
南京商學各界2000餘人舉行抵製美約大會,決定處理違約辦法。
清廷命李盛鐸任出使比利時國大臣。
9月25日。清廷準商部奏,由商部頭等顧問官翰林院修撰張謇、開缺署兩淮鹽運使四品卿銜湯壽潛、安徽候補道許鼎霖創設上海大達輪步股份有限公司,招集股份100萬兩,以劉錦藻為總辦,李厚祜為會辦。
清廷準商部奏,由前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陳寶琛總理福建省鐵路事宜。
上海道袁樹勳到寶山、崇明等處勘查風暴潮災情。
9月27日。北京戶部銀行開市,這是清廷最早設立的官辦銀行。
中國與各國在北京簽訂《改訂修治黃浦河道條款》。1901年《辛醜條約》中規定設黃浦河道局及該局應辦事務並應收款項,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均認為其有礙主權,應修改,外務部乃奏請修浚黃浦歸中國自辦,中國自承其工和全部費用。全文共12款。
9月29日。《醒獅》在東京創刊。東京中國留學生會館總發行,國內發行所有上海四馬路教育館、國粹學報社等。每期有論說、軍事、教育、政法、學術、化學、醫學、音樂、談叢、文苑、小說、時評、雜錄等欄目,編輯兼發行人李縣,主要撰稿人有柳亞子、馬君武、李叔同、宋教仁、高旭等。該刊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鮮明的民主主義,並大力進行反滿宣傳,是革命派的重要刊物之一,前後共出5期。
抵製美華工禁約運動團杭慎修等在北京聯絡宗室、滿、蒙、漢軍與各省代表1500餘人致書美公使柔克義,聲明一日不廢苛約,誓一日不用美貨。
出使俄國大臣胡惟德電外務部,嚴防俄國侵略伊犁。
9月30日。刑部奏準變通婦女犯罪懲罰辦法。以後婦女犯罪,除笞杖照新章一律改為罰金外,如罪該遣軍流徒,係不孝及奸盜詐偽等項,改為留在本地習藝所工作,以10年為限。應監禁的,照原定年限也收入本地習藝所工作。尋常案件,準其贖罪,徒1年折銀20兩,每5兩為一等,五徒準此遞加,由徒入流,每一等加10兩,三流準此遞加。遣軍照流科罪,如無力完繳,將應罰之數照新章按銀數折算時日,改習工藝。至老幼病殘有犯流徒等罪難以工作的,應仍照舊律舊例辦理。清廷批準。
本月。香港立法局通過興建九廣鐵路英段的決定。九廣鐵路於1906年動工,1910年10月1日正式通車,從尖沙咀到羅湖,全長22哩。
盧漢鐵路改名為京漢鐵路。據《申報》10月1日報道:“盧漢鐵路刻下已築至京師,計三十點鍾自漢口開車可以直抵都城,故名京漢鐵路。”
秋瑾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同盟會成立半月後,由馮自由介紹,秋瑾在黃興的寓所加入同盟會,旋被推為同盟會浙江主盟人。
京漢鐵路臨城支線開工。臨城支線(鴨鴿營—臨城)在今河北省西南部,從石家莊南57公裏的鴨鴿營站向西南引向臨城煤礦,長16.7公裏,為運煤支線,1945年拆除。
廖仲愷被孫中山任命為同盟會總部的外務部副部長,後又兼任會計長。
日本在遼陽設立“關東總督府”,以陸軍大將大島義昌為總督,將南滿置於日本軍政殖民管理之下。
由上海廣方言館改辦的上海工業學堂改組為兵工學堂,由陸軍部接管。
章太炎著作《書》重印本再版。
10月
10月1日。招商局“協和”號輪船在山東附近海麵觸及日俄戰爭期間布下的水雷沉沒。
10月2日。京張鐵路開工。詹天佑任總工程師的京張鐵路於本日正式動工。
商部尚書載振會晤法國駐京公使呂班,呂班提出以每年減少庚子賠款3/10為條件,由法中合股經營廣西鐵路、礦山。
寰球中國學生會會長李登輝等人乘火車去吳淞,遭到美國士兵的人格汙辱,李登輝至駐滬美領事館要求查辦當事人。
10月4日。江蘇學會發起人與滬上江蘇士紳在上海商議該學會成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