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國運紀事(12)(2 / 3)

清出使法國大臣劉式訓到任,原使臣孫寶琦卸任。

浙江天台縣法國教堂被焚毀。

11月13日。京漢鐵路舉行竣工典禮。

清廷命外務部多派翻譯,選呈東西各報。

清廷電寄駐藏大臣有泰,以英政府已承認中國為西藏主國,此次西藏對英賠款120餘萬兩,由國家代付。

四川總督錫良奏準在成都設立銀行。

山東華德合資中興煤礦有限公司成立,創辦人張翼,招新股160萬元。

11月14日。因謀炸出國考察政治五大臣案被捕的革命黨人張榕被判永久監禁。

中英會議藏約,因英使費利夏迫清議約大臣張蔭棠於約稿上簽字未遂,談判停止。

俄駐華公使璞科第會晤慶親王奕,力勸中國向日本收買東清鐵路,若中國需用資金,則俄國當向美法兩國商借款項。

上海商務總會改選,曾鑄任總理,朱葆三任協理。

11月15日。外務部照會英駐華公使薩道義,擇期會議蘇杭甬鐵路廢約事宜。

11月16日。日本國全權大使小村壽太郎、駐京使臣內田康哉在乾清宮覲見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並呈遞國書。

清廷任命陸征祥為出使荷蘭大臣,並兼理海牙和平大會事宜。

上海設公益機器紡織有限公司。商部準祝大椿等在上海創設公益機器紡織有限公司,紡織棉紗及原白、印花各布,欲集股100萬元。

科布多參讚大臣瑞洵被革職。瑞洵在出差回京時沿途肆意勒索,所得財物需用一二百匹馬馱,氈房數十架之多,因此清廷於本日下令將瑞洵革職,發往軍台效力贖罪,所得不義之財全部交出,發還各地。

11月17日。中日兩國全權大臣奕、小村壽太郎等在北京正式開議東三省條約事宜。共開22次會議,本日是第一次會議,議定會議手續及兩國與會人員,日方提出大綱11款,為會議基礎。

清廷調胡為工部左侍郎,任命唐紹儀署外務部右侍郎,調伍庭芳署刑部右侍郎。

11月18日。清廷命政務處大臣籌定立憲大綱。

上海發生列車相撞事件。據《申報》11月20日報道,本日晚6點鍾,由上海駛往吳淞的一列火車行至江灣北首時,汽機突然關閉,停在途中。稍後又一列火車也由上海駛往吳淞,兩車相撞,數名工人被震出車外,幸無人員傷亡。

11月19日。戶部奏準各省銅元通用,以劃一幣製。

清廷統一本位幣、輔幣。清廷決定鑄造重庫平1兩銀幣作為本位貨幣,鑄5錢、2錢、1錢3種銀幣與銅元、製錢為輔幣。清廷在諭旨中說:“財政處奏,酌擬鑄造銀幣分兩成色,並行用章程,開單呈覽一折,據稱從前各省所鑄銀元,係屬一時權宜,未可垂為定製。現在明定國幣,擬鑄造重庫平一兩銀幣,定為本位,更鑄五錢、二錢、一錢銀幣,與現鑄之銅元、舊有之製錢,相輔而行等語。整齊圜法,為當今財政要圖,著戶部造幣總廠按照所擬章程,行知直隸、江蘇、湖北、廣東各分廠,趕緊鑄造,嗣後公私收發款項,均應行用銀幣,以垂定製而昭大信。”

戶部、財政部奏準限製各省銅元鑄造數量。江蘇、湖北、廣東等大省,每月造數不得逾百萬,直隸、四川兩省,每月造數不得逾60萬,其餘各省每月造數不得逾30萬。如不遵照奏章,將承辦人員嚴行參辦。現未設廠省份不用另設,如山西、陝西等省,可由戶部總廠撥給,貴州等省尚未開鑄,如有需用,可由四川等省撥給。各省現有工廠不得沿用舊名,應統一命名為戶部造幣分廠,冠以某省字樣。至於各局所用鑄模,均須從戶部領取,所有現用各種舊模一律停廢,各省局未領取鑄模之前暫行停鑄。各省應將曆年鑄造銅元數目查明,自開鑄起共鑄出多少,現積多少,民間需用數目約計多少,並已經行銷州縣多少處,其購買物料銅斤未經鑄造者尚存多少,限3個月內如實報知財政處戶部,即由戶部造幣總廠據此迅速製造鑄模,分別頒發,各省領到新模再行開鑄。清廷批準。

被扣留的俄國軍艦離滬。日俄戰爭期間逃至上海並被扣留的俄國軍艦、船舶共12艘離滬回國。9月5日日俄簽訂《樸次茅斯條約》後,10月24日,駐滬俄總領事闊雷明照會上海道袁樹勳,告知在滬各俄艦將回國。當時清廷外務部以日俄議和既成,電告南北洋大臣轉飭各關道釋放俄艦,但必須收回修理及起運器械的費用。水師提督薩鎮冰會同稅務司到江南製造局起出所存軍械交還俄艦,俄軍以槍械機簧有一些鏽損為由,拒付各項費用。袁樹勳接報後,竟以中方支出費用並不多,十分大方地表示免於索償。所有俄國軍艦遂於本日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