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夢裏江山 (2)(2 / 3)

一番苦口婆心,唐德宗總算有了改變的念頭,道:“讓我想想,改日再議吧。”

李泌老謀深算,道:“皇上您如果聽了我的,父子和好如初,那是大唐幸事。不過,您回寢宮之後,千萬不能稍微透露任何換太子的意思,一定要保密。倘若和別人說了,那些善於溜須拍馬的,會乘機作亂,討好舒王,太子恐怕危險,局麵難以收拾了。”

唐德宗點頭同意。

回去想了一晚上,德宗想通了。太子,還是讓親兒子、長子李誦來做吧。

作為宰相,李泌更多的精力似乎應該是關注國家大事。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皇帝的家事,就是國家大事。這不,給皇帝處理完了誰當繼承人的問題,李泌又開始為皇帝閨女的出嫁問題操心了。

這個閨女,正是鹹安公主。

皇帝閨女出嫁,宰相李泌摻和什麼?既然李泌摻合,看來這就不是自由婚姻,而是樁政治婚姻了。

政治婚姻,理所當然是一起包辦婚姻。在年輕人眼中,這往往會是一出悲劇。高陽公主那樣追求自由愛情的人,結果固然也是悲劇,但比政治婚姻的悲劇,更加死得其所。

這一切,鹹安公主默默承受了。

她承受了整整21年,直到去世。

事情,還要從大唐和周邊民族的關係說起。

唐德宗時代,大唐和吐蕃關係惡化,吐蕃部隊大舉入侵,關中震動,京城告急。危急之時,韓遊環等節度使、大將,力挽狂瀾,這才擊退了吐蕃兵馬。

吐蕃氣盛,李泌作為宰相,自然要給皇帝出謀劃策,商量對策。思來想去,沒有別的法子,隻有聯合回紇、大食、天竺等國,共討吐蕃,才有勝算。吐蕃周邊的幾個國家,隻要結成聯盟,就算你兵強馬壯,也會瞻前顧後、顧此失彼。

聯合抗衡,形成同盟,同仇敵愾,可破吐蕃。

可巧,回紇可汗合骨咄祿派使者來到大唐,進貢物品,討好大唐,乞求和親——也就是求婚,爭取娶個大唐公主回家。

麵對吐蕃威脅,大唐在東,回紇在北,兩麵夾擊,互相照應,在戰略上十分可取。回紇主動示好,這是天大的好事。沒成想,唐德宗斷然拒絕。

原來,這和唐德宗做太子時的一段經曆有關。

事情,還要從那個關鍵年份——762年說起。這一年,不僅死了三個重要人物:太上皇唐玄宗、皇帝唐肅宗、張皇後,一個大唐未來的接班人也差點喪命。

險些喪命的,正是唐德宗。

這一年的大唐,內憂外患,困苦不堪。兩個皇帝死了,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還在作亂。叛軍衰微,形勢遭大唐逆轉,史朝義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命人聯絡回紇,說大唐剛死了兩個皇帝,防備空虛,中原無主,何不來分一杯羹呢?

回紇當時的首領是牟羽可汗,聽說有利可圖,策兵南下。途中,恰巧遇到大唐使者,牟羽可汗感到奇怪:“大唐不是皇帝都死了嗎?怎麼還有使者?”

使者答道:“雖然太上皇、皇帝去世,太子廣平王就是未來的皇帝,不過忙於喪事,還未登基罷了。”隨即質問牟羽可汗:“兩國素來友好,你卻派兵南下,是何居心?”

牟羽可汗無話可說,卻依然攜了使者,繼續前行,窺探情況。沿途州縣,經曆了安史之亂,守備空虛。見此情形,牟羽可汗更加輕視大唐,侵略之心昭然若揭。

使者回到朝廷,報告唐代宗(肅宗長子)。唐代宗一聽,覺得挺麻煩:史朝義還沒徹底剿滅,倘若回紇再鬧將起來,局麵恐怕無法收拾。於是,命令兒子雍王李適,也就是後來的唐德宗,帶兵北上,“迎接”牟羽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