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十五周年再版序言(1)(2 / 2)

在《源泉》裏,除了暗示,我沒有表現世界多麼迫切地需要洛克。我的確展現出了這個世界如何,以及為什麼惡毒地對待他。我主要表現的是他,這是洛克的故事。和主要的推動者們的關係才必定是這個世界的故事(幾乎就是——講述軀體和心靈之間關係的故事——一個貧血而亡的軀體)。

我不直接表現主要的推動者們在做什麼——那隻是通過暗示來表現。我表現的是當他們不做這一切時會發生什麼(通過這一點,你看到他們工作時的情景,他們的環境和角色。這是構建故事的重要指導)。

為了完成小說,安·蘭德必須完全了解主要的推動者們為什麼會接受寄生者寄生在他們身上——為什麼創造者從來沒有罷工——他們當中的人,甚至是最優秀的人,犯了什麼錯誤使他們被束縛在最底層。部分原因通過達格妮·塔格特(Dagny Taggart)——一個向罷工者宣戰的鐵路公司的女繼承人,戲劇性地體現出來。下麵這一段描述了她的心理,記於1946年4月18日:

她的錯誤——以及造成她拒絕加入罷工的原因——是過分樂觀和過分自信(特別是後者)。

過分樂觀在於她把人們想得太好了,她並不真正了解他們,而且十分慷慨。

過分自信在於她覺得自己能夠比任何人做得更多。她覺得可以獨自撐起鐵路(或整個世界),可以僅憑一己之力,讓人們做她希望的、需要的,以及正確的事;她不強迫他們,當然更不用奴役和發號施令,而是通過自己旺盛的精力。她做給他們看,教育和說服他們,她太能幹了,他們一定會被她感染的(這還是對他們的理性、對理智的萬能所抱的信心。錯在哪裏呢?理性不是天生的,拒絕理性的人同樣無法被理性征服。別指望他們,隨他們便好了)。

達格妮在思考這兩點時犯了嚴重的(但可以原諒和理解的)錯誤,這是個人主義者和創造者們常犯的錯誤。這錯誤始自他們最善良的天性和原本正確的準則,隻是這個準則被錯誤地運用了……錯誤在於:由於創造者相信仁慈的宇宙和依此建立的機能,他們發自心底的樂觀並沒什麼不對。隻是,把這種樂觀擴展到其他某些人就錯了。首先,這沒有必要。創造者的生活和本性並不要求他如此,他的生活並不依賴別人。其次,人是有自由意誌的生命,因此,每個人都可能善良或邪惡,想成為哪一類人完全、並且隻取決於他自己(通過他的邏輯)。這樣的決定隻影響他自己,而不是(並且不能、也不應該是)其他人所主要關心的。

因此,創造者固然必須崇拜人(指人自我的最高境界和天性中的自我崇尚),但他絕對不能犯那種認為必須崇拜人類(作為一個集體)的錯誤。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有著完全(巨大而相反的)不同的後果。

人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實現和滿足……無論創造者隻有一個、幾個還是很多,這都無關緊要。人數與此無關。自己也好,和幾個誌同道合者一起也好,他們都屬於人類,都是對人的本質的正確認識,對達到最極致、最純粹、最高境界的人的證明(行為依照與生俱來的理性存在)。

一個人、許多人,甚至身邊所有的人都缺乏人類的理想,這對創造者來說,都不要緊,就讓他自己恪守理想吧。這才是他所需要的對於人類的“樂觀”。但是,做到這一點異常艱難和複雜——達格妮自然而然地一直錯誤地希望人們更好(或者變得更好,或者她會教他們變得更好,再或者,其實是她渴望他們變得更好)——並且被這種希望束縛在了這個現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