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有希望成為強壯戰士的嬰兒由父母撫養到6歲,一到7歲,便要離開父母開始集體生活。他們與同齡人一同生活,按照以培養合格戰士為目的的嚴密計劃接受教育。當然,肉體的訓練是主要科目。在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想必金牌,不,月桂冠戴到斯巴達人頭上的次數一定是最多的。
到了20歲,斯巴達人就開始服兵役,一直到60歲退役。30歲之前有義務過集體生活,即使結了婚,晚上也必須回到兵營。
無論是少年的宿舍還是戰士的兵營,都沒有相應的建築物,他們都要生活在帳篷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斯巴達人可以忍受惡劣的環境。在過了30歲才被認為是獨立市民的斯巴達人,可以和妻兒一起在有牆有屋頂的室內生活,也隻有獨立市民才能享有這種權利。
在斯巴達,除了參與國政和服兵役外,男女完全平等。女人和男人一樣為了有一個健壯的體格,有義務吃好飯,當然也是為了可以生育健康的後代。為此有嚴格的體重管理,嚴禁甜食、酒和美食。和男人一樣,女人也必須接受體育教育,並在一次次的運動會上接受檢驗,成績優秀的比較容易出嫁。如果在當時女子也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話,在女子項目上,斯巴達人大概要占絕對優勢吧。
和男子一樣,無論是訓練還是運動會,女子都要以裸體進行。大概來庫古認為越是掩飾就越容易產生邪念吧。在斯巴達,性生活不過是以生產身強力壯的戰士為目的的一種手段,所以,單身會被人蔑視。丈夫戰死後,已經養育了子女的寡婦,國家更是鼓勵其再婚。斯巴達女人的義務是盡可能多地生育健康的孩子,同時料理好以紡織為主的家務事。
即便是男子,除了適合少年學習的讀物外,絕不歡迎內容曲高和寡的書籍和喋喋不休的高談闊論。至今在意大利仍將沉默寡言的人稱為“斯巴達式的”
人,城邦國家斯巴達所在的地方叫“斯巴達式的”地方。在古代斯巴達,誇誇其談會遭到蔑視,在大會上發言也以簡明扼要為佳。
作為斯巴達的戰士,別說是埋頭讀書了,就連心存疑問或是浮想聯翩都是不被認可的。在廣場上逮著一個人就與之辯論,直到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才放人走的蘇格拉底要是到了斯巴達,一定還沒收到一個弟子就被趕出去了。對於斯巴達人來說,美德就是勇敢、服從和有愛國心。
但是,建立了斯巴達體製的來庫古深知,改革光靠嘴說是不夠的,隻有到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地步,改革才會成功,才會持久。
他廢除了之前在斯巴達流通的金幣和銀幣,決定以鐵幣作為流通貨幣。因為使用鐵製貨幣,別國商人就不願前來通商,於是,一切與艱苦樸素的生活無關的東西也就不會再進入斯巴達境內。而艱苦樸素的生活所需的東西在斯巴達境內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從事農業的希洛人每年隻要把自己收獲的農產品中的一半交給斯巴達人就可以了,所以斯巴達人本來就不富裕,又因為使用鐵幣,他們更是沒有了要儲存糧食的興致。但是,無論生活水平多麼低下,隻要大家都處於同樣的水平,也就不會產生嫉妒,自然也沒有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階級鬥爭。斯巴達因此以沒有竊賊而聞名。斯巴達也沒有雅典擺脫不掉的權力鬥爭,因此得以在政治上保持了長久的穩定。
由於斯巴達人一切都服從於軍事目的,所以其軍事力量之強大令人驚畏。
盡管軍隊數量很少,但是其威名甚至遠震波斯。在希臘,一提起精銳部隊,指的就是斯巴達的步兵軍團。
但是,斯巴達除了戰士什麼都不產。哲學、科學、文學、曆史、建築和雕刻,沒有留下任何一樣東西。非要說留下了什麼東西,那就是一個詞——“斯巴達式的”。
但是,在古代,斯巴達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隨著他們的假想敵雅典實力的不斷增強,斯巴達也漸漸對自己固守斯巴達式山地感到了不安。他們開始向外侵略,到了公元前6世紀末,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幾乎都被斯巴達置於其統治之下。
斯巴達聯合所有已經處於其統治之下的城邦國家,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加入這一軍事同盟的條件之一是當斯巴達發動戰爭時要提供兵力相助,再就是實行貴族政體而不是民主政體。斯巴達沒有要求同盟國每年進貢,因為對斯巴達來說,士兵遠比金錢更重要。斯巴達把采用民主政體的城邦國家看做自己的敵人。
公元前500年前後,在多達150個的希臘城邦中,隻有雅典和斯巴達異軍突起,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國。雅典靠的是經濟實力,斯巴達倚仗的是軍事力量。可是,在這一時期,生活方式截然相反的兩強之間並沒有發生衝突。如果此時希臘內部發生戰爭的話,其結果必定兩敗俱傷,因為大敵從希臘之外襲來。波斯戰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