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山嶽民族薩莫奈人(2)(1 / 1)

即使在當時羅馬人對失敗者的寬容人人皆知,但是,羅馬人並非無一例外地寬容所有失敗者。失敗者可以期待羅馬人的一次寬容,卻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寬容。因為羅馬人把信義看得和名譽一樣重,他們絕不原諒背信棄義的人。

收複了通向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加普亞後,羅馬於4年後的公元前312年鋪設了從羅馬到加普亞的道路。這是通過有效利用道路,建立羅馬式有機的戰略通道的正式開始。

收複加普亞後的羅馬沒有乘勝追擊,一舉征服薩莫奈人。但是也沒有停止從意大利中部到南部的勢力滲透。

在常以四個軍團的規模出征的羅馬麵前,薩莫奈人統治下的地方一個一個地被納入羅馬勢力範圍內。此時的羅馬依然不忘把失敗者納入羅馬聯盟,在重要地方建立殖民地,強化羅馬聯盟。

公元前304年,被一步步逼進深山的薩莫奈人與羅馬簽訂了和談條約。和考地烏姆時不同,這次和談是用劍得來的。此時,羅馬人依然保持著“緩慢而穩健”的作風,就像學者們在介紹這一時期的羅馬時不厭其煩、不斷重複的那樣。

這次和平隻維持了6年。因為居住在羅馬以北的各個民族大概以為羅馬此時把目光投向南方是個絕好機會,於是紛紛起兵。

在亞平寧山脈以北、波河一帶定居已久的凱爾特人就是公元前390年一度占領過羅馬的民族。他們蠢蠢欲動,再次覬覦羅馬。

被羅馬各個擊破、不斷遭到侵蝕的伊特魯裏亞人與凱爾特人結成了統一陣線。

生活在亞平寧山脈亞得裏亞海一側的翁布裏亞人也加入了對羅馬的戰鬥中。

除了這三個民族,被羅馬一步步逼進大山深處的薩莫奈人也決定參戰。

羅馬軍團同時受到來自東、南、北三個方向的圍攻,不過他們已今非昔比。接受考驗的時候到了。

公元前297年,羅馬元老院宣布羅馬進入緊急狀態。除了17歲至45歲的市民,60歲以下、通常已經免除兵役的預備役也接到了征兵令。

出現這種狀況時,執政官通常會任命獨裁官。但是,這一次沒有任命獨裁官。因為他們認為可以勝任獨裁官的隻有一個人選,此人是名門望族費邊家的成員。但是,執政官們不能確信他們的任命是否會得到平民的讚同。在需要舉國團結、一致對外的時候,必須避免貴族和平民之間再次出現對立的狀況。

也許羅馬的平民階級會反對費邊成為擁有絕對權力的獨裁官,卻不反對選他當執政官。這一年選出的執政官之一就是這位昆圖斯·費邊,另一位是年輕的沃盧姆尼烏斯。這是費邊第五次就任執政官。

但是絲毫不介意未被任命獨裁官的費邊對另一位執政官人選提出了異議。

他來到市民大會會場,對大家說:

我已經是個老年人。對老年人來說,要與年輕人統一意見實在很難。作為執政官,我完全有決心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但是,作為同僚,我希望大家選舉德西烏斯。畢竟我與他曾經三次共掌執政官,有過在同一戰場上共同作戰的經曆,而且脾氣秉性也相互了解。

獨裁官和執政官的最大區別不是六個月和一年的任期區別,而是獨裁官完全由一個人作決定,但是,一位執政官如果得不到另一位執政官的同意,就什麼也做不了。因此,兩位執政官是否合得來決定了執政官能否履行好職責。

聽了費邊的話,市民大會重新進行了投票。費邊和德西烏斯當選執政官。

在上一輪投票中,票數僅次於費邊的沃盧姆尼烏斯成為前執政官,地位等同於執政官。他受命把敵人牢牢困死在薩莫奈。

在這次當選的兩位執政官之中,費邊是第五次當選,德西烏斯則是第四次當選。與出身名門望族的費邊不同,德西烏斯出身平民階級。

執政官選舉結束後不久,傳來了薩莫奈軍正在向北行進的消息。費邊和德西烏斯率領的羅馬軍團采用了最大限度發揮靈活機動性的戰術。直到後世,這種戰術依然不失為羅馬軍的最大特色。他們把軍隊改編成小股部隊,開始了對以羅馬為敵的四個民族展開徹底的殲滅戰。這次坐鎮指揮殲滅戰並采用遊擊戰法的羅馬軍團指揮官之一正是當年作為執政官在考地烏姆被迫忍辱投降的森提烏姆斯。

不久,凱爾特、伊特魯裏亞、翁布裏亞和薩莫奈的四支軍隊在亞平寧山脈以東的森提諾集結完畢,羅馬軍團的主力也在距離敵軍6公裏處布下了陣。

敵方召開作戰會議,決定四支軍隊分批對陣羅馬。凱爾特和薩莫奈聯軍首先與羅馬軍交鋒,翁布裏亞和伊特魯裏亞軍負責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