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洛士被這些人耍得團團轉,或是被離間,或是遭背叛,甚至連生命都受到了威脅。皮洛士不得已放棄西西裏,重回塔蘭托。皮洛士的收獲就是浪費了三年的時間和少了一半的部下。
塔蘭托市民與他們的西西裏同胞的態度完全一樣,除了在看皮洛士時多了些白眼,他們不願意為重建軍隊提供幫助。
三年的時光讓那些來自意大利南方、曾經追隨皮洛士的士兵失去了再度嚐試的勇氣。
但是,羅馬沒有浪費這三年時間。他們利用這段時間,不斷鞏固羅馬聯盟,使得所有加盟國更加堅定地站到羅馬一邊。
公元前275年夏天,此時的皮洛士剛從西西裏回來,他決定把自己的運氣再次壓在與羅馬之間的戰鬥中。
根據情報,羅馬軍兵分兩路,其中兩個軍團已在瑪魯文托,另兩個軍團正行進在南部山區中。
皮洛士決定首先攻打停留在瑪魯文托的羅馬軍團。等打敗這支羅馬軍團後,再回頭攻打另一支羅馬軍團。這時的皮洛士的兵力與剛踏上意大利土地時相比已隻剩下了一半,他隻能選擇這樣的策略。
瑪魯文托位於阿皮亞大道附近,沿大道北上不需要很長時間。對於皮洛士來說,最好能在兩支羅馬軍團會合之前結束戰鬥,所以行軍的時間越短越好。
為了多少彌補以寡敵眾的不利條件,皮洛士決定在黎明前向瑪魯文托的羅馬軍團發起進攻。
但是,進入隻鋪設到韋諾薩的阿皮亞大道前,在山區中行軍比預定計劃多用了很多時間。為此,進入阿皮亞大道後一番急行軍,北上到達瑪魯文托的時候,天色已經大亮。
羅馬軍團對皮洛士的進攻並不感到突然,因為被大象的叫聲驚著的沿路居民早就來通風報信了。執政官馬尼烏斯沒有給皮洛士展開部署的時間就迎了上去。
戰鬥異常激烈。戰鬥的進行始終有利於羅馬。羅馬士兵成功捉住了幾頭大象。
得知皮洛士逼近的消息後,執政官馬尼烏斯立刻向行進在較遠山區的友軍送去了告急信。友軍的到來隻是時間問題。皮洛士試圖阻止羅馬全部兵力會合的策略顯而易見已經失敗——快得就像太陽升起的速度。
皮洛士害怕自己一敗塗地,於是命令軍隊撤退,以來時的速度退回塔蘭托。
這年初秋,皮洛士悄悄離開塔蘭托,回到了伊庇魯斯。跟隨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西征的2.85萬名士兵中,與國王一起回國的幸存者隻有8000名步兵和500名騎兵,大象回來幾頭不清楚。三年後,皮洛士在攻打斯巴達的戰鬥中陣亡。
把當時地中海最著名的將領皮洛士打回老家的這場戰役,使羅馬一躍成為世界聞名的國家。曾經隻是拉丁民族一個部落的羅馬,從此成為東地中海各國關注的國家。兩年後,在地中海世界與迦太基齊名的大國埃及,其特使帶著與羅馬建立友好關係的任務來到了羅馬。
但是,進入國際社會並沒有讓羅馬人忘記自己的傳統。他們把值得紀念的、戰勝皮洛士的戰場瑪魯文托改名為“貝內文托”,因為前者的意思是惡風,後者卻有和風之意。
公元前272年,羅馬開始攻打塔蘭托。塔蘭托試圖得到外援的幫助,希望破滅後被輕易攻陷。
羅馬把淪陷後的塔蘭托納入了同盟。隻是與羅馬聯盟的其他同盟國不同,塔蘭托不享有完整的自治權。因為羅馬打算把這個意大利南部最好的良港用做直轄的海軍基地,並且也這樣做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意大利曾經從如今依然是軍港的塔蘭托派出艦隊前往中東。
阿皮亞大道很快延長至塔蘭托,數年後又從塔蘭托延伸至布林迪西。被稱為大道皇後的阿皮亞大道終於完成。
公元前367年,羅馬開始製造自己的流通貨幣。在這之前,每當需要的時候,羅馬總是向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城市借用貨幣。有了自己的貨幣意味著羅馬開始有了對外關係。
在後世的我們看來,偶然發生的一次事件成為羅馬統一意大利半島的曆史必然。在公元前270年前後的這一時期,羅馬完成了對意大利半島北自盧比孔河南至墨西拿海峽的統一。自公元前753年建國算起,已過去了漫長的500年的悠悠歲月。
站在墨西拿海峽的本土一側,西西裏近在咫尺。就像皮洛士在西西裏看迦太基一樣,羅馬人在西西裏看迦太基是在此後不到10年時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