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公元前312年擔任財務官,他不僅利用職權修建了羅馬第一條大道(也可謂是當時羅馬帝國高速公路的阿皮亞大道),還因為負責架設羅馬第一條自來水管道而名垂青史。(請參閱《羅馬人的故事1·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在第一次腓尼基戰役中,與迦太基的第一戰取勝。
(請參閱《羅馬人的故事2·漢尼拔戰記》)
提比略·克勞狄烏斯·尼祿——第二次腓尼基戰役中,為了阻止占據意大利的漢尼拔同從西班牙趕來支援的胞弟哈斯德魯鮑爾會合而參與戰鬥,並取得梅陶羅河會戰的勝利。這次戰鬥導致漢尼拔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請參閱《羅馬人的故事2·漢尼拔戰記》)當然,克勞狄烏斯家族為羅馬帝國提供的並不都是優秀人才,愚蠢的人也為數不少。臭名遠揚者如下:
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公元前450年,羅馬貴族與公民階層發生了正麵衝突,他就是羅馬貴族階層堡壘“十人委員會”的核心人物。(請參閱《羅馬人的故事1·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克勞狄烏斯·普魯克斯——第一次腓尼基戰役中羅馬軍隊的一個敗軍之將。通常羅馬是不會處罰敗軍之將的,然而隻有他被撤職。在今天看來,撤職的原因有點好笑。羅馬人在戰鬥前習慣先用鳥類來占卜吉凶,占卜過程中他選中的雞不肯啄食誘餌,他氣得大叫道:“難不成你想喝水!”然後就把它扔進了海裏。他的這種行為被認為非常主觀,不適合擔任軍隊的指揮官。(請參閱《羅馬人的故事2·漢尼拔戰記》)普布利烏斯·克勞狄烏斯——按照傳統,貴族不能擔任羅馬的護民官,他卻選擇成為平民的養子來擔任這一職位,並且投靠到愷撒的陣營之中。這在成員皆為名門貴族的元老院眼中,他隻是一個替愷撒派扶馬鞍的醜角。(請參閱《羅馬人的故事4·愷撒時代(上)》)公元4年,提比略在正式成為奧古斯都的養子後,傳聞不再用“提比略·克勞狄烏斯·尼祿”這一簽名來簽署公文,而是取而代之用“提比略·尤裏烏斯·愷撒”這一簽名,簽名的變化表示他是尤裏烏斯家族的成員。但是他身上依舊流著克勞狄烏斯家族的血液。不過這種問題不難解決,隻要提比略利用登上皇位的契機,讓克勞狄烏斯家族重現元老院體製時期的輝煌就行了。
然而,提比略的不幸在於他讚同奧古斯都的政治理念,這與他本身所背負的家族傳統截然相反。換言之,提比略本應該繼承代表舊的共和體製的家族傳統,但他認為元首製這種新體製才能將羅馬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從精神上支撐提比略這種想法的,是克勞狄烏斯家族源源不斷為國家提供人才的這種自傲。克勞狄烏斯家族的男性對國家利益優先有一種舍我其誰的強烈自負,即使國體變更成元首製,這種精神依舊沉積於提比略的血液之中。
在遺囑中,奧古斯都將遺產的三分之二贈與提比略之後,宣布又將剩下的三分之一留給妻子莉薇婭。之後,莉薇婭被尤裏烏斯家族收為養女,同時也將她的名字改為尤利婭·奧古斯塔。
不得不重提的是,像愷撒和奧古斯都這種階層的遺產繼承,與將財產贈與公民和士兵不同,這種繼承也可以稱之為權力的轉讓。所以,奧古斯都把遺產的三分之一贈與了莉薇婭,表明莉薇婭也因此獲得了三分之一的皇帝的權力。奧古斯都並不是把愛情置於首位的人,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發現他是一個多麼老謀深算的人。
如前所述,日耳曼尼庫斯與奧古斯都有著血緣關係。此外,他更是皇後莉薇婭英年早逝的次子杜路蘇斯的長子,也有傳聞稱杜路蘇斯是奧古斯都的私生子。給予莉薇婭三分之一的權力,事實上是早就預定由莉薇婭的孫子——日耳曼尼庫斯來繼承的。至於留給莉薇婭的長子提比略的部分,隻要三分之二就能解決。同時,讓莉薇婭做尤裏烏斯家族的養女,是為了防止贈與莉薇婭的權力流出尤裏烏斯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