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硬件基礎設施(26)(1 / 1)

那麼,在以“水流不息”為水道基礎的古羅馬時期沒有水龍頭嗎?水龍頭恰恰是存在的,而且原理與現代的水龍頭完全一樣。現代研究人員複製了一個與從龐貝出土的水龍頭一樣的東西,並作了實驗,據說它的水平完全可以起到水龍頭的作用。但是羅馬人隻有在維修和進行其他施工需要臨時阻止水流的時候,才使用這種水龍頭。這是因為羅馬水道的基本特點就是“水流不息”。也正因為如此,羅馬人才能夠喝到沒有消毒劑味道的水。

這裏我想談一談曾經轟動一時的一個假說。有一種說法認為,羅馬滅亡的原因在於鉛中毒。由於羅馬水道使用鉛管,因此古羅馬時期飲用通過鉛管的水以後,因鉛中所含的毒素而產生慢性的中毒症狀,不僅末梢神經受損,而且引起大腦功能障礙,這是導致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這種說法作為一個假說有許多弱點,我們在這裏姑且不論,我們先探究一下羅馬人是不是當時對鉛的毒性一無所知·羅馬人不僅知道鉛毒,而且很了解。早在公元前1世紀發表的《建築十書》中,作者維特魯威就闡述了鉛的毒性,並談到了防止鉛中毒的方法。書中提到,鉛溶於水以後會產生毒性。它對人體有害從鉛管製造廠的工人的臉色和姿勢就能看出來。因此,從健康考慮,應該盡可能少用鉛管。如果想要供應有益於健康的水,最好使用木製的或者赤陶土製的輸水管。

但是羅馬水道卻一直使用鉛管。它們用在什麼地方,又是為什麼呢?首先,從水源地一直到位於城市入口的蓄水槽,無論是地下還是地上,都是石砌的通道,因此不需要使用鉛管。問題在於從蓄水槽到公共水槽或者家庭這一段進入城市以後的輸水管。這部分使用的是鉛管。水要輸送到各個地方,往往輸水管也不得不彎曲。鉛製的輸水管易於進行這樣的作業。歐洲北部挖掘到了木製的管道,歐洲南部挖掘到了赤陶土製的管道,但是在市區,絕大多數還是采用鉛管。

那麼,為什麼羅馬人明知有毒性,還繼續使用鉛管呢?正如維特魯威所寫的那樣,羅馬人知道鉛溶於水以後才會產生鉛毒。既然如此,隻需要盡可能讓它少與水接觸,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所幸的是,羅馬水道“水流不息”的方式。由於在寬闊的通道中,水流也相當快,因此在引到比它狹窄的鉛管中以後,流速更快。另外,由於不使用水龍頭,在排水口也同樣是采用“水流不息”的方式。這樣,鉛溶解到水中的危險就微不足道了。還有一點,我想,水中所含的碳酸鈣也會降低鉛毒的危險程度。我見過古羅馬水道的坑道遺址,令人吃驚的是,其內部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色石灰層。這讓我想到,水道之所以總是需要維護,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去除石砌的坑道內不斷堆積的石灰層。但是如果是鉛管的話,這種附著在管道內側的石灰豈不正好成為隔開鉛和水的一層隔膜嗎?總之,市區水道使用鉛管導致了羅馬帝國滅亡的說法,在羅馬水道的研究人員中完全被視為無稽之談。

關於羅馬水道,最後當然要提到大規模的公共浴場。因為沒有水道的作用,它們根本無從談起。羅馬人喜歡洗澡令後人望塵莫及。即使是一個小城市,也有許多的公共浴場。這種情況在當時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參觀過位於今天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它在當時是羅馬帝國的前線之一。當我看到前線士兵使用的浴場的時候,簡直驚呆了。這是一個引用河水的規模不大的浴場,但是這說明,即使在最前線,羅馬人仍然堅持洗澡。而帝國首都羅馬的浴場則規模更大,也更加豪華,因為它們都是由皇帝建造並贈送給市民的。

位於羅馬市區的著名浴場,按修建的順序有:阿格裏帕浴場、尼祿浴場、提圖斯浴場、圖拉真浴場、卡拉卡拉浴場、德基烏斯浴場、戴克裏先浴場、君士坦丁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