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硬件基礎設施(27)(1 / 1)

除了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的左右手阿格裏帕建造的浴場以外,其他所有浴場都是皇帝建造的。內部的構造都很相似,因此正如下頁圖所示的卡拉卡拉浴場那樣,從浴場內外裝飾的藝術品質量之高、數量之多來看,公共浴場宛如古羅馬時期的美術館一樣。據說,皇帝提比略因為喜愛阿格裏帕浴場裏的一尊雕像,覺得平民不能理解藝術傑作,便把它搬到了皇宮,但是遭到了人現代人在美術館看到的希臘、羅馬的雕像中,有不少是從這些公共浴場舊址挖掘出來的。收藏於梵蒂岡美術館的拉奧孔群像雕塑也曾經用於裝飾圖拉真浴場。現在收藏於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稱為“法爾內塞公牛”的大理石組雕,還有同樣收藏在那不勒斯的“法爾內塞的赫拉”雕塑以及現在用於法國大使館的、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物——法爾內塞宮前麵廣場上的兩個噴泉,都是曾經用來裝飾卡拉卡拉浴場的藝術品。至於來自戴克裏先浴場的裝飾,讀者可以去參觀一下將這個浴場遺址建成浴場美術館附近新設的“八角形光環”。由此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羅馬的民眾把用這些傑作裝飾的浴場稱為“我們窮人的宮殿”了。雖然有著這樣豪華的設施,但是票價隻相當於一個麵包和一杯葡萄酒的價格,為半阿斯。而且,士兵和兒童免費。奴隸也可以進入浴場,如果他是公務員,則與服兵役的人同樣享受免費待遇。在古羅馬時期,每個城鎮都有這種公共浴場,有很長一段時間采取男女混浴的方式。從哈德良大帝時期開始,改為男女分浴。不過,由於不能把浴場內部分為男女兩個部分,因此用時間來分開。大多數在家中做家務的女子從上午10點至下午1點可以入場。一早就出去工作的男子和上學的兒童則在下午2點至5點可以入場。羅馬的人口比羅馬市區所有公共浴場能夠容納的人數要多得多,所以並非所有的人每天都去公共浴場。像皇帝這樣有權有勢的人家中都有浴室,而且有不少人隻需要把水從上往下一澆就行了。然而,隻要有了可以洗澡的環境,就會養成洗澡的習慣。正因為有足夠的水可以使用和有保持身體清潔的習慣,才使得羅馬曆史上疾病的流行非常少。

但是到了公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境內各個城市的公共浴場一下子變得蕭條起來。向大浴場供水的水道依然完好無損,而發生變化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往人們都不避諱在大庭廣眾之下赤身露體,但是人們逐漸覺得讓他人看到自己的裸體是一件不好的事。在基督教占統治地位以後,羅馬帝國的男人為了不裸露肩膀,開始穿托加,裏麵再穿一件長袖內衣。這樣,以許多人混浴為特色的羅馬式大浴場便沒有了立足之地。加之,公共浴場裝飾著許多裸體的雕塑,對於基督教徒來說,這些正是被視為邪教的應該清除的希臘、羅馬宗教的象征。因此,它們有的被毀壞,有的被扔到台伯河,幸存的也被人們忘記,陷於無人問津的境地。昔日羅馬平民的宮殿更是被拆得麵目全非,一切能夠用做教堂和民房的建築材料都被拿走,成為隻有磚牆還讓人們依稀想象出昔日輝煌的巨大遺址。

此後,羅馬水道還繼續使用了將近150年。在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公元476年,水道的坑道內還一直流動著水。但是到公元538年,也終於宣告結束了。在這一年,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的將軍貝利撒留開始抗擊日漸頻繁的蠻族入侵。

指揮防禦的將軍獲得了一個情報:到了夜裏,看見水道坑道的對麵有燈光在閃爍。羅馬市區依靠公元3世紀奧古斯都大帝修建的城牆來防禦,但水道橋跨過這道城牆進入市區。貝利撒留為了防止蠻族通過水道坑道攻入羅馬城內,下令封鎖了進入羅馬的所有水道的水源地取水口,同時在水道橋進入市區的地方用磚頭和水泥封鎖了坑道。羅馬水道就此成為曆史。

由於此後蠻族仍然不斷入侵,因此沒有人試圖把封鎖的水道恢複原狀。當時,羅馬的人口已經減少到3萬人,已經不需要為百萬人口的城市建造的11條水道了。與之相比,有可能沿著水道橋入侵的蠻族更加可怕。中世紀的羅馬的確黑暗。羅馬大道不再有人維護,結果路麵開始變得坑窪不平、塵土飛揚、雜草叢生,逐漸被廢棄了。而羅馬水道的廢棄,則是短期內就造成了。隻要國家沒有強烈的意誌和能力維護,無論建得多好的基礎設施,也唯有死路一條。這不僅是硬件的基礎設施,軟件的基礎設施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