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羅馬帝國從公元211—284年這73年間的曆史。這段時期在羅馬曆史上專門被稱為“3世紀危機”而大書特書,正如本書第193頁的浮雕所展示的那樣,在這段時期甚至發生了羅馬帝國皇帝被敵人生擒這樣前所未聞的慘劇。但造成3世紀危機的原因卻並非僅僅於此。雖然和羅馬帝國以前所遇到的眾多危機一樣,3世紀危機也被冠以“危機”(crisis)之名,但實際上這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前者是能夠克服的危機,後者則是隻能疲於應對並終將導致滅亡的危機。從前的羅馬人隻要堅持發揚自己的特點就能夠克服出現的危機,而這段時期的羅馬人為了應對眼前的危機已經竭盡全力,甚至因此改變了自己的本質,結果隻能導致危機愈發嚴重。從本卷開始,羅馬帝國便很明顯地走上了後者的道路。
後世的曆史學家和研究學者,都將3世紀危機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麵:
統治階級的昏庸蠻族的頻繁入侵
經濟的衰退知識分子的愚鈍基督教勢力的崛起
以上的分析都沒有錯。但是在羅馬人漫長的曆史之中,絕對不是第一次遇到這些問題。除了基督教勢力的崛起之外,其他的那些問題他們多少都經曆過。可是為什麼之前都能夠克服的問題,到了3世紀就變成無法逾越的鴻溝了呢?在本卷中,我將按照年代順序依次為大家詳細地解開這個疑問。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到3世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年代,請參照下表。通過這張表格我們立刻就可以看出,造成3世紀危機的最大原因,就是政局的不穩定。政局不穩定,即便在通信手段十分發達的今天,也會對政策的連續性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更何況從廣闊疆域的邊緣向首都羅馬傳達信息,最快也要一個月左右時間的兩千多年以前了。對於那個時代的羅馬帝國來說,由於帝位頻繁更迭所導致的政策無法延續,對帝國的統治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