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孫權得到消息趕來時,劉備已經帶著孫夫人一行人乘著諸葛亮派來接應的船隻離開了。孫權望著遠去的船隻,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勇敢的將領
東晉時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將領名叫祖逖(tì),他年輕時就是一個誌向遠大的人,後來因為他英勇善戰,指揮得當,成了當時東晉的著名將軍,受到了晉國皇帝的重用。
在祖逖年輕的時候,正處在西晉日漸衰亡的時代,眼看著到處都是混亂的局麵,祖逖一心想要找個機會去參軍報效國家。當時他有一個誌趣相投的朋友叫劉琨,兩人都在河南司州當主簿。白天兩人一起工作,晚上同住一間臥室,同蓋一床棉被,感情好得不得了。
有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了,他用腳將好朋友劉琨也踢醒了,並說:“你聽,這遠處傳來的雞叫並不是什麼不好的聲音,相反,它是要叫我們不要再睡了,要趁現在年輕早點起來鍛煉身體呀。”於是兩人就起床到外麵院子裏開始練習舞劍,一直到天亮為止。經過這樣的鍛煉,兩人白天工作的時候精神非常的好,渾身像是有使不完的勁一樣。從這天開始,每天兩人都會在淩晨雞叫的時候起來舞劍鍛煉,並且一直堅持了下來,即使是在後來祖逖當了大將軍的時候,也沒有改變這個習慣。
後來,西晉北部的大片土地被少數民族給占領了,大批的士族遷往南方,祖逖也帶領著自己家族一百多戶渡過了黃河,往南遷移到了淮河流域,並投奔了在建康稱王的琅琊王司馬睿。
幾年後,匈奴兵攻進了西晉的京城洛陽,晉懷帝被俘虜,西晉滅亡。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南方,祖逖聽到之後,十分氣憤。他主動向司馬睿提出自己希望帶兵北伐的願望,並認為中原的百姓都在盼望著自己的軍隊回來收複失地,隻要他們聽說晉軍前來北伐一定會紛紛起來響應的。司馬睿十分猶豫,因為他覺得自己剛剛才將江南給安定下來,如果貿然地出兵北伐,他擔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南就有可能會失去,所以他並不是很想北伐奪回失地。但是看到祖逖的態度十分的堅決,他又覺得不太好拒絕,於是就任命祖逖為豫州的刺史,並給了他一千人的糧食和三千匹布,但是沒有給祖逖鎧甲和兵器。當時豫州還是被匈奴控製著的,司馬睿封祖逖為豫州刺史實在是有一點諷刺的意味,可是祖逖麵對司馬睿的這種態度,卻沒有任何的抱怨和不滿,他二話沒說,就帶上這些東西,義無反顧地準備北伐了。
祖逖在沒有人員的情況下,帶領著跟隨自己的一百多名部屬,離開建康,不畏艱難地踏上了北伐之路。一路上他陸續收編了一些地方上的零散部隊,渡過了長江,向北方進軍。最後祖逖依靠自己出色的指揮才能和軍事天賦,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北方打下了一片天地。而這時,又有許多希望收複北方失地的有識之士陸續加入到了祖逖的隊伍裏來,祖逖的隊伍就越來越壯大了。他依靠這支部隊最終將北方失地收複了一大半,成了東晉的開國名將。
優柔寡斷失大將
東漢末年,皇帝的權力不斷地被大臣們所削弱,各地擁有重兵的官員們紛紛占據一方,形成了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