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占據北方的袁紹仗著自己土地廣闊,兵力充足,糧食豐富,就帶兵南下去攻打曹操,想要消滅曹操。當時曹操無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物質條件上都遠遠不如袁紹,可是他也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帶兵北上迎擊袁紹。兩支部隊在河南的官渡一帶相遇了,而當時駐守在湖南、湖北的漢室宗親劉表就成了雙方都想爭取的對象。袁紹派人向劉表提出要求,希望劉表能夠站在自己一邊,派兵和袁紹的軍隊一起打擊曹操。曹操這邊也派人和劉表進行聯絡,希望劉表能夠看在漢室宗親的分上,派兵和自己一起對抗袁紹。劉表的態度模棱兩可,既答應袁紹同意出兵,也答應曹操願意合作,可最後兩邊他都沒有派人去。

劉表的一員大將韓嵩認為這種做法很不理智,他勸告劉表說:“大人,現在袁紹和曹操兩人都在官渡相持不下,您現在的態度至關重要,所以您應該很謹慎地選擇其中的一方來做自己的盟友。如果像您現在這樣猶豫不決,舉棋不定,隻會將兩方都給得罪了,到時您再想保持中立就絕對不可能了,會吃大虧的。”同時,韓嵩還向劉表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現在曹操的軍隊雖然沒有袁紹多,實力也沒有袁紹強,但是曹操這個人是很有才能的,而且還招攬了天下許多的英雄為他出力,所以曹操和袁紹兩人相對抗,勝利的一定會是曹操,因此應該選擇曹操作為盟友。韓嵩的建議得到了劉表手下大多數將領的支持,他們也認為和曹操聯盟才是明智之舉。

麵對自己部下的意見,劉表仍然沒有下定決心,他考慮了很久才對韓嵩說:“現在天下大亂,我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辦,而現在,曹操已經將漢朝皇帝接到了許都,那麼我想請先生去那裏替我看一看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也好讓我下決心,怎麼樣?”韓嵩聽了劉表的話之後,很嚴肅地對劉表說:“我是您的部下,隻要是您下的命令,就算是要我到火裏去到沸水裏去,我都會奮勇前去的,就算是死也不會推辭。不過,有件事情我必須要說明,如果我這次去的時候,您能將您既順應了皇上又能歸附曹操的決策讓我帶到許都去,那麼您現在派我去就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但是如果我這次去,沒有得到您最後的答案的話,我到了許都之後,很可能會被皇上封官,到那個時候我就是皇上的人了,就不能再為您效力了,也不能再聽您的指揮了,所以到了那個時候就請您千萬不能怪我,讓我為難了。”

劉表仍然沒有做出任何決定,韓嵩隻好失望地離開了劉表到許都去了。果然不出韓嵩所料,他到達許都之後,很快就被曹操封為了零陵太守,並要求韓嵩立刻上任。韓嵩回來向劉表辭行,表示自己要去零陵出任太守了。劉表聽說韓嵩已經接受了曹操的任命,非常氣憤,認為韓嵩背叛了自己,就想將韓嵩抓起來殺掉。劉表手下的許多人來替韓嵩求情,而韓嵩很平靜地對劉表說自己在去許都之前就已經把可能發生的結果明明白白地告訴了劉表,現在劉表這樣處置自己,就是劉表對不起自己,而不是自己背叛了劉表。韓嵩的這番話說得劉表啞口無言,隻得將韓嵩給放了。

有才能的宰相

謝安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學者、文人,也是很有名的政治家。他家祖上幾代都是做大官的,而他本人從小也是聰明機敏,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是名揚天下的著名文人了。後來他當了負責編國史的著作郎。

謝安喜歡自由自在閑適的生活,他認為做官是一件很束縛人的事情,所以他當了不久的著作郎,就以身體欠佳的理由辭去了官職,跑到會稽的東山過隱居生活去了。

東山是一個風景十分優美的地方,謝安和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整天遊山玩水,談詩論畫,過著十分逍遙自在的生活。

當時的揚州刺史聽說謝安在東山居住,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人,於是就想請謝安出來當官,謝安禁不住刺史的軟求硬逼,隻好到揚州去當了一個多月的官,然後就找借口離開了。當時管理朝廷官員職務升降調動的吏部尚書也對謝安的才氣很欽佩,十分仰慕他的為人,於是再三向朝廷推薦謝安,但是朝廷幾次要求謝安出來當官,都被謝安找各種各樣的理由給推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