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則(1)(1 / 3)

會不會做人,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社交能力。一個人不論多聰明、多美麗、多帥氣,如果不會做人,別人也不會欣賞他,也不願意和他交往。做人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有的人一生都沒有好人緣,就是因為他不會做人。在現實生活中,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如何做人。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人,才能讓別人願意和自己來往,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交力呢?本章為讀者介紹了幾個做人的基本原則,相信一定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真誠待人,童叟無欺

《弟子規》上有這樣一句話:“凡出言,信為先。”這是在教育我們要言行一致,要說真話,不說假話,做到真誠待人,童叟無欺。人們常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識,靠的是緣分;而人與人之間的相知,靠的就是真誠。隻有真誠待人才能贏得真正的朋友。因此,想要獲得好人緣,想要結交更多的朋友,提升自己的社交力,就應該堅持“真誠待人,童叟無欺”這一做人的基本原則。“真誠待人,童叟無欺”意思就是說,不要欺騙任何一個人,即使是年幼無知的孩子、耄耋的老者也不能欺騙。

早在古代,人們就認識到了“真誠”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不僅用實際行動實踐著真誠,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名言警句。例如在《莊子·漁父》中就有這樣一段話“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這段話就是在告誡後人,應該真誠待人,做到表裏如一,為人不能虛偽,如果表麵一套,心裏另一套,陰奉陽違,終究會被人識破。情感發自內心深處才能動人,否則即使表演得再像,也會被人看穿,最終會被貼上“虛偽”的標簽。《荀子·修身》中也提到“君子養心莫善於誠”。古人非常重視“真誠”二字,也希望後人能將這種品質發揚光大,從這些警句中我們就能看到古人的良苦用心。

然而,可悲的是,現在很多人並不注重修煉真誠的品質。他們推崇利益至上,常常為了自身的利益,虛偽地對待他人,甚至不惜坑蒙拐騙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雖然他們能實現一時的利益,但是總有被人識破的一天。到那時,還會有人願意和他們交往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虛偽和欺騙最終隻會讓別人遠離你,從而斷了自己的路。下麵這個故事就是很好的證明。

趙峰經營了一家食品廠,在公司剛起步的時候,趙峰一直堅持真誠、童叟無欺的原則,狠抓產品的質量,對待自己的客戶也非常真誠。一次,自己的產品出了點小問題,他不僅收回了所有的產品,還給予客戶補償。正是因為他為人真誠,所以很多人都願意和他合作。

因此,他的公司規模雖小,但是利潤卻很可觀,幾年下來,趙峰已經積累了豐厚的財富。然而,財富的增長並沒有讓趙峰覺得滿足,他希望自己能賺更多的錢。不斷膨脹的欲望讓他忘了最初堅持的處世準則——真誠。為了利益,他變得不擇手段,經常欺騙自己的客戶。他憑借著高超的欺騙手段,獲得了巨額利潤。但是紙包不住火,不久之後,客戶便察覺了他的欺騙行為。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三月份趙峰和客戶簽了一大筆訂單,雙方約定在月底交貨。本來事情進展得很順利,但是,一直下雨,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大批的食材發黴了。這種食材非常珍貴,如果扔掉的話,這筆生意必然會虧本,況且重新購買食材,肯定會延誤交貨時間,到時候還要支付一大筆違約金。這樣一來,自己的損失就大了。

趙峰當然不願意了,他想:反正對方也不知情,不如就用這種發黴的食材吧,應該也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於是他吩咐自己的員工繼續使用這種食材。最後,生產出來的食品和之前的食品從外表上看不出任何破綻。趙峰非常滿意,提前把這批貨交給了客戶,並帶了樣品讓對方過目。對方非常信任趙峰,隨即便付了款。

可是,正當趙峰高興地數著錢的時候,卻接到了無數的退單。原來客戶把樣品拿回家放在客廳茶幾上,女兒放學回來後,看見食品,就拆開吃了,結果肚子疼,客戶趕緊把女兒送到了醫院,醫生診斷是輕微的食物中毒。客戶把樣品拿去化驗,結果查出了問題。客戶非常生氣,但是念及舊情沒有起訴趙峰,卻把這件事情告知了其他客戶。

此後,大家再也不願意和趙峰合作了,有訂單的趕緊退單,沒有訂單也不準備再購買趙峰的產品了。結果,趙峰的公司一天不如一天,最後不得不宣告破產。

這就是欺騙別人的後果。隻有真誠才能促成彼此的合作,如果一方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欺騙另一方,最終的結果必然會導致關係破裂,甚至還會影響到與其他人的關係,趙峰的結局不就是很好的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