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具備這種把吃虧當做占便宜的心態,這不僅是個人修養問題,更是提升社交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應該掌握這一點。
忍讓也是一種社交修養
有的人說,忍字心頭一把刀,凡事不能忍,否則就是給自己找不快。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摩擦,甚至是利益的衝突,這時,忍讓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因為忍讓可以防止矛盾的激化,防止事情的擴大化,並將矛盾扼殺在萌芽狀態。“忍一時風平浪靜”不無道理,那些遇到一點小事就不依不饒甚至凶神惡煞的人,讓避之唯恐不及,他們不可能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更不可能與人融洽地合作。
一個人追求良好的修養,追求素質的提高,不隻要讓自己具有內在美、氣質美,更要讓自己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展現出各種良好的品質。懂得忍讓的人有著開闊的心胸,他們不會動輒與別人鬧得不可開交,也不會因為與別人的一次矛盾就不依不饒,他們有著良好的素養,對於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能夠放得下,以寬容之心待之。
忍讓不是懦弱,不是無能,更不是被別人攻破防線後的崩潰;忍讓是一種修養,一種良好的品行。懂得忍讓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賞識,進而走進更寬廣的天地。
杜唯與唐銘都是公司的精英,而他們也成了對方最大的競爭對手,兩個人都想表現得更好,以便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唐銘想,領導未必隻看重實力,如果自己在競爭中能夠有一點技巧,那麼應該會很容易地將杜唯打敗。
一次,唐銘去經理的辦公室交一份文件,經理讓他轉告杜唯,說當天派發的任務取消了。唐銘回到辦公室,心想,反正是將任務取消,又不是增加工作,不會影響到整個公司的運營,不是非轉告杜唯不可,讓他去做些無用功吧,誰讓他平時那麼礙眼。
沒有收到經理信息的杜唯,繼續集中精力做好經理原先交代的事情,當他去交任務的時候,經理問道:“我不是讓唐銘轉告你不用做了嗎,你怎麼又做了?”
聽了經理的話,杜唯似乎明白了什麼,於是他趕忙說:“是這樣的,他去轉告我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所以現在把它交到您這兒來,如果有需要,再用也不遲。”經理點了點頭,並從內心讚賞杜唯。杜唯雖然知道唐銘沒有按照經理的意思做,但是並不知道他是否是故意的。
然而,杜唯的忍讓讓唐銘覺得他軟弱,於是唐銘越發猖獗了。
不久,公司要派一名員工去參加一個學習活動,隻有一個名額,而這名額鎖定在了杜唯和唐銘兩個人身上,唐銘為了爭取到這次機會,竟然偷偷地將杜唯最近做好的企劃書扔掉了,他想,杜唯的工作需要及時完成,這下要重做自然就無法去參加這次學習活動。經理似乎看出端倪,當他詢問杜唯的時候,杜唯卻選擇了忍讓,他說自己不小心弄丟了工作書,反正還記得,再做一份就可以了。而唐銘則順利地達成所願,他以為,誰能參加這次活動,就代表誰更受領導的器重。
很顯然,他錯了,接下來,晉升的人是杜唯,而不是他。上司說,因為杜唯有“忍讓”的氣度,懂得忍讓的人才不會嫉賢妒能,才能更好地為公司發掘人才,創造出更好的效益。
爭一時之長短是急功近利的體現,往往難以達成所願,更會暴露自身的一些缺點,讓人難以信任,更別說付與重托。而懂得忍讓的人,能夠包容別人的過失,力求將矛盾弱化,而不是借小事挑起事端,以從中獲利。在任何場合,人們喜歡的都是後者,而一個不懂得忍讓的人,在家庭和工作中都可能讓人望而生畏。
忍讓是一種修養,忍讓不是因為自己膽小怕事,忍讓者願意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別人。這樣的人讓人樂於親近。請從此刻開始,也做一個懂得忍讓的人吧!
修煉善良的品格,做一個善良的人
善良的品格如同沙漠裏的綠洲,給人希冀。善良是拯救人性的良藥。一個善良的人,會給人春天般的溫暖,會給人天使般的感覺。
在人交往中,我們要秉承“與人為善”這一人際交往的法則,對待別人要有一顆善心,這樣才能與他人友好地相處,為自己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