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一天,喬治來到美國西部當兵。有一天,軍隊要進行一場實地演習,在當時零下四十度的氣溫下進行演習簡直就是對生命的摧殘,但是,軍隊中沒有商量的餘地,拚命也要堅持下去,喬治是一位軍醫,藥包、彈藥、手槍、幹糧累計30多公斤的背包成為他身上沉重的負荷。當他們眼前出現一座巍峨的雪山的時候,很多人都心驚膽戰,甚至要放棄這次演習。此時,領導派人傳話說:“假如今天不越過雪山的話,那麼你們都得活活凍死在這。”
當時,人們一聽都慌了,而此時喬治的感受隻有痛苦,沉重的背包深深嵌入他的鎖骨之中,他甚至連把它拽下來的力氣都沒有了。在這異常艱難的境地喬治想到了以死來解決問題,然而僵硬的雙手卻怎麼也不聽使喚,反而將背包抓得更緊了,其實這就是來自生命本能的力量在支撐著自己。
可見,在危難的關頭,人們首先感到的就是生命的寶貴,緊緊抓住背包的手足以表明他對生存的渴望,哪怕僅有一絲希望,也要堅持翻過這座雪山,以此來求得生命的安全。這其實就是人們在危難時刻的一種抗爭,在困境中的一種掙紮,同樣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
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總認為死亡是肮髒的、悲慘的,是可怕的。其實並非如此,我們之所以這樣認為隻是由於我們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接受死亡而已。
其實“生死”兩個字就將我們生命的全部過程寫完了。“生”是我們生命的開始,是生命的第一個過程,“死”是生命的結束,是生命的最後一個過程。一個人的出生對家人來說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而一個人的死亡卻會讓家人難以承受其中的痛苦。看破生死能夠用平和的心態對待死亡的人就會明白:有了死亡的存在,人的生命才得以完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生”的欲望,多少被病魔糾纏的人在與死神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這也是人的一種生存本能的反應,既然人們能夠用一種積極的心態而“生”,那為什麼不能夠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死亡呢?隻有這樣,才能減輕因死亡而帶來的痛苦。
不要以為死亡是對自己寶貴生命的剝奪,而要把它看成是生命的終結,是“死”在向“生”告別。死亡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道理就如同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一樣簡單,所以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麵對人生,才能感覺到生命的寶貴,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從容麵對死亡,才不會讓你的人生留有遺憾。
我們活著時,死亡尚未來臨;死亡來臨時,我們已不存在。因而,死亡對於生者和死者都沒有幹係。
——伊壁鳩魯
人生不能複製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隻有無怨無悔的人生才是圓滿成功的人生,所以,我們不要奢望自己會有來世,會有“下一次”的機會。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常常會聽到同樣的話:
學生時代時經常會說:“我這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下次一定能考好!”
當走上社會開始找工作的時候會經常說:“我這次麵試運氣不好沒有成功,下次一定會成功的!”
當與自己的男(女)朋友分手的時候常常還會說:“這次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是我們沒有緣分,下次一定要找個更好的對象!”
當自己的目標沒有達成時常常說:“這個月我沒有完成目標,下個月我一定會認真完成的!”
生活當中,有很多人在期盼和等待著尋找下一次的機會,但是,下一次就一定會比這一次好嗎?
在印度有一位很出名的哲學家,天生就具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氣質。有一天,一個女子來敲他的門,對他說:“讓我來做你的妻子吧,假如你錯過了,就不會找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相信我。”
哲學家雖然對她也有一些好感,但是卻猶豫不定,於是回答說:“讓我再考慮考慮吧!”於是女子走開了。
事後,這位哲學家謹慎地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與壞都分別列舉出來,結果他發現,結婚與不結婚的好壞是均等的。這時他為難了,不知該如何抉擇。因此,他開始陷入長期的痛苦之中,之後,不管他找出什麼樣的理由,都隻是增大他選擇的難度而已。
最終,他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在麵臨選擇而又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去選擇自己尚未經曆過的那種。不結婚的處境他是很清楚的,但是結婚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卻不知道。他這時明白了,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