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名之後,質疑和流言蜚語往往會接踵而至。
2.創造神話——單人無氧登珠穆朗瑪峰
在梅斯納爾采取無人工氧氣登頂珠穆朗瑪峰兩年以後的1980年,他決定再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
不過,這一次他並非要重複上一次的行動。後來,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動機和計劃:“這次行動不是要加倍證明我的第一次登頂,也不是要顯示沒有彼德我也能單幹。而是要嚐試在不同的季節攀登8000米級的山峰。這是個新節目。我多次去過喜瑪拉雅山脈,但都是在春季或秋季。這次我要在印度洋季風肆虐的季節裏去一回。另外,我要從北坡登珠穆朗瑪峰,因為我還沒有去過西藏。”
創新沒有止境,隻要不停息追求,你會發現總是存在更新、更高的目標。
當中國開放了西藏的一些山峰之後,梅斯納爾就馬上開始申請許可證。他說:“西藏對我的吸引力同那些8000米級的山峰一樣巨大。另外,北坡也是有曆史意義和有趣的地方。這次攀登對我來講是最激動人心的一次,當我抵達北京時,我幸運地拿到了許可證。”
1980年7月,梅斯納爾和他的女朋友赫爾尤茵進入了珠穆朗瑪峰北側的絨布冰川。1920年到1930年間,英國人從這裏進行了一係列的攀登探險。
梅斯納爾帶著女朋友赫爾尤茵來到了大本營,他麵臨的不但是登山本身的困難,還有巨額的登山費用。“按中國方麵的要求,必須有一名聯絡官和一名翻譯陪同我們到達大本營。盡管這是一次極小規模的行動,但花銷卻是最大的一次。靠我講課、寫書、與工商界簽廣告合同等是掙不回這麼多錢的,但是我還是下決心要幹。因為去西藏和單獨攀登珠穆朗瑪峰對我來講太重要了。金錢相對這兩件事是第二位的。”
在成本、費用和價值取向之間,我們必須明白哪個更重要,這樣,我們才能夠勇敢地做出取舍。
一開始,梅斯納爾就遇到了困難:“我立刻就感覺到隻有當印度洋季風間歇的那幾天才能攀登。但季風過後深深的積雪使我行動緩慢。費了很大的力氣我才上到北坳。在這種鬆軟的新雪上攀登是十分危險的,於是我回到大本營,離開了珠穆朗瑪峰,去西藏西部遊曆了一圈。”
並非一切危險都可以迎頭而上。暫時避開危險並非是怯懦,而是明智。能夠在危機麵前激流勇退,這本身其實也需要勇氣。
8月中旬有好幾天天氣不錯,但梅斯納爾沒有立即行動,原因是他沒有把握這是否意味著季風季節已經結束。結果他猶豫了幾天,耽誤了一些時間。
8月17日,梅斯納爾開始行動,第一步,他需要從大本營往6500米處的前進營地運送物品,不過,這一段可以使用犛牛運送。到了前進營地以後,梅斯納爾又往下一個營地運了一些物品,然後返回前進營地。8月18日,梅斯納爾就登到了北坳7800米的高度。
梅斯納爾覺得自己必須快速行動,他說:“我單人攀登南迦帕爾巴特峰的經驗告訴我,單人登山必須行動迅速。由於我要帶全所有的物品,所以我必須計較一兩一錢的重量。”
雖然梅斯納爾在第二天從6500米上到了7800米,進展神速,但是8月19日他發現不可能再登1000多米直衝頂峰了。
他發現沿計劃路線上行是不可能了。在東北脊下邊的一個山穀裏積滿了雪。於是他向右橫切,沿著他在大本營觀察過的另一條路線上行,這裏是珠穆朗瑪峰的北側,攀登的路線是互相關聯的,“最後一步走哪裏取決於第一步往哪兒邁;第一步往哪裏邁取決於最後一步要到哪兒。”他用了一天時間橫切珠穆朗瑪峰北坡。
8月20日,梅斯納爾到了大諾頓穀,這條穀雖不是特別陡,卻很危險,上了穀地以後地勢開始變得平緩,這時,離頂峰已經不遠了。
但通向頂峰的路爬得非常痛苦:“通向頂峰的最後一段山脊似乎是無盡頭的,我的步子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慢,最後不得不靠手和膝蓋爬到頂峰。這是痛苦的時刻,在我的一生中,從未那樣疲勞過。
我坐在峰頂,長時間地坐著,其他什麼也不想做了。我不是不想下去,實在是沒勁了。最後,我強迫自己向下走,這時我已到了體力崩潰的邊緣。“
在最後時刻,我們能夠使用的資源和能量已經消耗得剩下不多了,行動自然就會變得要困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