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珠穆朗瑪之夢——科萊考爾和他的隊友們(1)(3 / 3)

在大本營,抬頭望著世界屋脊一點點聳入雲端,看著身邊人們一個個向上攀登,自己卻隻能呆在那裏看,而且要看上兩個月,隻能心動,不能行動。科萊考爾覺得這實在是挫傷人的積極心。

他想“如果我要花8個星期離開妻子和家到地球的另一端,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攀登珠穆朗瑪峰。”

在相同的情況下,就要活得有意義才對。

年過40的科萊考爾回想自己30年來的登山曆程,雖然也曾征服過一些困難的目標,但還未到達過一個可稱為高海拔的地方。說實話,他還沒有到過高於珠穆朗瑪峰大本營(海拔17200英尺)的地方。

他知道自1921年珠穆朗瑪峰被英國人首次造訪以後,到達頂峰的每4個登山者中差不多就有1人死亡,至今已經奪去了130人的生命。他還知道死去的人中有不少人擁有豐富的高海拔經驗、高超的登山技能,還有些人要比自己健壯的多。41個春秋,自己已是一把灰色的胡子,一付爛牙床,腹部還多出十幾磅贅肉,早已過了登山的黃金年齡。

但童年時的夢想無法釋懷,理智終被戰勝,科萊考爾決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科萊考爾知道,要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認真訓練,以增強體力,滿足登山需求。於是,他向《戶外》雜誌社的編輯馬克·布賴思特詢問是否能將此項任務推遲1年,是否願意給他在一家比較知名的探險服務社登記,並且負擔65,000美元的費用,以給他一個登頂的機會。

在過去的15年間,科萊考爾為該雜誌撰寫了60多篇文章,出差補貼很少超過2,000至3,000美元。因此,讓雜誌社同意他的計劃,科萊考爾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什麼事情隻有積極行動,才有可能實現。另一方麵,我們又不可太過苛求自己,苛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入自責,由自信轉為自卑。

一天後,布賴思特給科萊考爾回了電話,布賴思特與《戶外》雜誌的出版商協商的結果是,雜誌社不準備付這筆錢,但編輯們一致認為珠穆朗瑪峰的商業化是個重要的題材。布賴思特說:“如果你真的想嚐試攀登珠穆朗瑪峰,《戶外》可以想辦法使之成為現實。”

1996年2月底,布賴思特再次給科萊考爾打來電話,說即將啟程的一個由羅布·霍爾帶領的探險隊中有個位子等著他去。這次,科萊考爾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願意去。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並整合人們之間的相互需要,那麼,自己就可以達到少付出而同樣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的願望。

霍爾在1990年的5月,作為探險隊隊長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1990年12月完成7個月登上7大洲最高峰的計劃。之後,開辦了一個向導顧客攀登7大洲最高峰的公司,命名為探險谘詢公司。在1990年至1995年的幾年間,由他送至珠穆朗瑪峰峰頂的登山者有39人。

1996年,霍爾向每位顧客收取65000美元,作為帶領他們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費用。這是一筆相當大的數目——它等同於科萊考爾在西雅圖的房屋抵押款。這65000美元並不包括個人所需的裝備和去尼泊爾的機票。

霍爾的收費標準在同行中是最高的。他的一些競爭對手僅收取三分之一的費用。但是霍爾並不發愁沒有客戶,因為他有顯赫的成功比率。畢竟對於那些向往登上世界屋脊,而且又有些積蓄的人來說,霍爾的探險谘詢公司當然是最佳選擇。

在各種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選擇有實力的合作夥伴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機遇。

一、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方

1.厄運難免?

科萊考爾乘坐從曼穀起飛的泰航311航班,經過幾小時的飛行,抵達加德滿都。科萊考爾所在的探險隊隊員要在這裏彙合。下飛機後,一個高大健壯的青年接待了他,並負責送他去旅館。

這個青年叫安迪·哈裏斯,是霍爾手下的一名中級向導,他的朋友們喜歡稱他為“赫羅德”。在冬天,安迪是搶手的直升飛機滑雪向導。在夏天,他為攀登新西蘭的南部高峰的顧客作向導,或為在南極洲做地形勘測的科學家工作。

兩天後,即3月31日,清晨,科萊考爾的隊友們集合在一起,然後爬上了一架傷痕累累的可稱為古董的直升飛機,這是一架由亞洲航空公司運營的蘇製米格—17直升飛機,它看上去像在民家院內拚湊出來的。

臨上機前,每人從駕駛員那裏得到一副棉球,用來堵上耳朵。隨後,飛機在震耳欲聾的轟轟聲中起飛了。機艙內的地板上堆滿了行李,乘客們膝蓋抵住胸口坐在四周的座位上。螺旋槳發出的巨大聲響使人們無法交談。

這樣的旅行可稱得上是一種折磨,但是沒有一個人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