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珠穆朗瑪之夢——科萊考爾和他的隊友們(12)(3 / 3)

13.最後的旅程

遵照從大本營的蓋伊·科特的指示,5月13日星期一清晨,科萊考爾離開帳篷,沿著西穀走了2.5英裏以後,到達了冰瀑的邊緣,在這裏尋找一片適合直升飛機降落的開闊、平坦的地麵。

這幾天,科特一直忙於通過衛星電話安排救護事宜。如果直升飛機能夠上去救護,貝克就無需從冰瀑上搖搖欲墜的繩索和梯子上下山(這種做法對手部嚴重受傷的貝克來說是十分困難且危險的。)1973年,意大利人曾用了兩架直升飛機從大本營運送行李,結果其中一架飛機撞到了冰河上。自那時以後的23年當中,沒有人再敢嚐試在冰瀑以上降落。

為營救活下來的奄奄一息的登山者,科特堅持不懈地努力,他通過美國使館終於說服尼泊爾軍隊答應在西穀進行直升飛機救援。早晨8點鍾左右,科萊考爾開始遵照科特的指示,在冰塔林立的冰瀑邊緣茫然地尋找飛機降落點。這時,他恰好遇到了被維斯特斯用一根短繩係住的貝克及IMAX的其他隊員。布裏歇爾斯曾在拍攝電影過程中多次與直升飛機打交道,他很快在海拔19,860英尺處的兩個裂縫之間找到了一處降落點。科萊考爾用絲質哈達係在竹杆上做了一個風向標,而布裏歇爾斯則用一瓶紅色的Kool-An做染料,在降落地區的中心雪地上畫下了一個巨大的“X”。幾分鍾以後,“馬卡魯”被6名夏爾巴人用一塊塑料布拖下山來。不久,直升飛機開了。

這架由尼泊爾陸軍中校麻丹·卡特瑞·查特瑞駕駛的草綠色的BZ鬆鼠式直升機,已經卸掉了一切多餘燃料和裝備。麻丹試著降落了兩次,每一次都在最後關頭失敗了。第三次,麻丹終於將“鬆鼠”搖搖擺擺地停在了冰河上,直升飛機的尾部卻懸在了無底的深淵之上。麻丹讓螺旋槳以最大的功率旋轉著,他的眼睛始終盯著控製板。他伸出一個手指,示意隻能運載一名乘客。顯然,在這樣的高度,任何額外的重量都會使飛機在起飛時墜毀。

第一次,載的是台灣登山者“馬卡魯”,由於他的凍腳曾在2號營地被解凍,他已不能行走,甚至是站立,所以科萊考爾、布裏歇爾斯和艾森斯同意台灣登山者應該先行一步。貝克對此表示理解,他願意等到第二次。

“馬卡魯”被大家抬到直升飛機的尾部。然後,直升飛機吃力地進入了空中。麻丹小心翼翼地駕著飛機像一塊沿冰瀑墜落的石頭消失在了陰影裏。隨後,沉默吞噬了一切。

半個小時後,當大家討論著如何將貝克送下山去時,傳來了直升飛機隱隱約約的隆隆聲。聲音越來越大,最後,那架小小的綠色直升機終於進入他們的視野。麻丹又一次將飛機停落在之前畫好的標誌上。貝克被扶上飛機後,直升飛機騰空而起,一小時以後,貝克和“馬卡魯”開始在加德滿都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

眼睜睜地看著救護隊伍逐漸散去,喬恩·科萊考爾獨自坐在雪地上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他盯著自己的登山靴,試圖搞清楚在過去的72小時裏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怎麼會是這樣?難道安迪、霍爾、費希爾、道格和南比真的永遠地死去了麼?苦思冥想之後,他仍然找不出答案。慘痛的悲劇超過了他所能想象的範疇。他覺得自己的大腦已經短路,最終放棄了試圖理解曾經發生的一切的想法。他背上背包,好像一隻小心翼翼的貓,開始了穿越搖搖欲墜的冰塔的最後一次旅程。

5月13日上午,科萊考爾終於到達庫巴冰瀑腳下,庫巴、蓋伊·科特以及卡羅琳·麥肯齊早已在冰川的邊上等著他。蓋伊遞給他一瓶啤酒,卡羅琳激動地與他擁抱。

科萊考爾突然用雙手捧著臉一屁股坐在冰上,幾天來,把人壓得快要崩潰的緊張終於從肩頭卸下,他的眼淚忍不住沿著麵頰簌簌而下。他好像從小就沒有哭泣過似的,放聲嚎陶大哭起來。

他為其他隊友夢斷珠穆朗瑪峰而哭泣,為失去同伴而哭泣,同時,他也為自己幸免於難還能活著而激動地哭泣。

我們從這些故事之中,能夠領悟些什麼呢?那些缺乏經驗和訓練的登山者,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從四麵八方來到珠穆朗瑪峰,將自己交給了商業化的向導公司,雖然不少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另外一些卻為了心中的夢想而永遠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和健康。我們學習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敢於挑戰自我的精神的同時,不得不對他們的一些選擇和向導公司的不恰當的組織方式而反思。在接受鼓舞的同時,同時能夠吸取他們的教訓,使自己的人生發展和團隊發展避免再發生類似的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