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九死一生 譽滿九州的“雙子星座”——李致新與王勇峰(5)(2 / 3)

在他們參加過的登山活動中,隊員有幾十人,有時加上後勤工作人員有上百人。而這一次,中美雙方總共才有6人,這無疑又增加了探險的難度。

他們的坐機是架退役的軍用運輸機,更可怕的是它將在沒有導航的情況下,在氣候惡劣的德雷克海峽和南極上空飛行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位於南緯88度18分、西經81度20分的愛國山營地。

更可怕的上,登機之前,飛行員帕特微笑著向李致新和王勇峰走來,帕特遞給他們了份美國政府的聲明——《給計劃與南極訪問者的公開信》,上麵的內容卻比帕特的笑容要冰冷得多,隻見上麵寫道:“美國政府非常支持去南極探險和進行科學考察活動,它對人類開發和利用南極非常有益。但是南極環境非常險惡,氣候條件惡劣,飛機航程長,如果發生意外,本政府對此次活動人員的生命安全不負任何責任。”

還有一條,顯得非常可怕和冰冷。“如果發生意外,屍體就地掩埋,概不運送回國。”

隻有在聲明上簽字,才被充許前往南極。

對於南極的惡劣天氣,金慶民是見識過的。在南極,有一種危險的天氣,狂風卷起漫天的冰晶,天地混成一片,看不見天,分不清地,當然看不見遠山和地平線,至於對麵的人,也無法看見。如果遇上這樣的天氣,飛機就無清根據地麵的參照物來判斷是該上升還是下降,結果,往往造成機毀人亡。不少前往南極的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金慶民微笑著在聲明上迅速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她遞給了自己的同伴——李致新和王勇峰。她並沒有做任何解釋。

在此之前,李致新和王勇峰已經預感到了南極的危險,前一天,隊長邁克曾吩咐他們對食品和裝備做最後的分檢。邁克解釋說,如何飛機在飛越海峽時,發動機停止運轉,就先投技術裝備,後投食品,再然後投取暖的用品。

不過,他們最終還是毫不猶豫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們不僅要幹,而且還要成功。”李致新後來這樣表達他們的決心和信心。

勇氣和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一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夠成事的。

2.“一個螺旋槳不轉了!

此時,正是智利的夏天,這裏的人們尚且穿著T恤,他們卻要整整齊齊地穿上鴨絨衣、毛線帽、高山靴。

他們哪裏知道,一登上飛機,他們就遇到了可怕的事情。透過破舊的舷窗向外一望,他們居然發現右側的一台發動機在向外滲油!

飛機在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寬570公裏的德雷克海峽上空飛行著,下麵是藍色的大海和密集的浮冰。他們不知道這樣的飛機是否能在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飛行十幾個小時。當飛機吃力地爬上天空之後,副駕駛員告訴他們如何使用救生圈,其實,如果他們真的掉進海裏,就是不死,又能在這冰冷刺骨的海水裏堅持多久呢?

接下來的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可真夠他們受的。首先是飛機發動機發出的轟鳴聲簡直要擊穿人的耳膜。接下來的折磨是饑餓!由於三個中國隊員一點吃的都沒帶,他們隻有看著美國人吃麵包香腸咽口水。餓得實在沒辦法了,就隻好閉上眼睛,眼不見,心不饑。

對於缺乏經驗的人來說,和有經驗的人進行提前的交流非常重要。沒有充分的交流,就不可能學習到別人的經驗,就不可能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久,他們又遇上了可怕的南極氣旋,飛機不得不一會兒迅速上升,一會兒又大幅下降,他們能夠聽到氣流撞擊機身發出的強烈顫動聲。

在這種可怕的顛簸中,飛機越過德雷克海峽,進入南緯66度34分的南極圈,藍色的海洋一下子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冰原。

“大家快看,一個螺旋槳不轉了!”

李致新突然發現一個螺旋槳一動不動了,而且,那個機翼還在滲油。大家驚恐萬分,人人都望著機長,等著他的指令。

高度的警惕心,使我們能夠提前、及時發現問題,這樣,我們就有時間在危險爆發之前做出有效的舉措。

21時30分,機長通知:準備著陸。

他們終於安全地踏上了南極這塊潔白如玉令人神往的大陸!

3.剛到大本營就嚐到了南極的厲害

在零下40度的氣溫下,加上越來越強的饑餓感,每個人都顯得饑寒交迫。三名美國隊員一下飛機就箭一般地往一個大帳篷奔去,他們個個拿著麵包、飲料走了出來。

可三個中國隊員身上一分錢沒有,隻好站在原地受餓。他們哪裏知道,這裏的食品是免費供應的。美國同伴沒有把這個信息告訴第一次到這裏的三名中國隊員,他們一定心懷好奇,這三個中國人不吃不喝能夠堅持十幾個小時,也真夠厲害的。

愛國山營地隻是探險隊員們的一個中轉站,三個小時之後,來了一架小型飛機,它可真夠小的,一個人就可以搖動它的翅膀,正是它將把隊員們運往文森峰大本營。

由於小飛機一次隻能坐兩三個人,每個人隻能攜帶50磅的食品和裝備,用了好幾次,它才最終把6名隊員和那些裝備和食物運到文森峰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