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九死一生 譽滿九州的“雙子星座”——李致新與王勇峰(6)(2 / 3)

一場激動接著一場遺憾之後,李致新、王勇峰和柯瑞斯結伴成一個組,開始向真正的主峰衝擊。對於他們倆來說,征服了二峰後立刻再去攀登主峰,體力消耗大大,太危險。但是文森主峰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他們,再危險也要征服它。

在以為成功時,卻發現還需要重新開始,能夠堅持下去,的確需要無比的勇氣和膽量和決心。當我們的動機足夠強烈,當我們懷有不可逆轉的決心時,我們自然就有信心、勇氣和膽量。

然而,突擊頂峰的路艱難無比,尤其是最後那一段近70度的冰坡,亮冰閃閃,似乎在向他們呲牙咧嘴。這時,狂風驟起,夾著冰冷的雪片朝他們撲打而來。他們隻好把頭偏向背風的一側。李致新看著身後的王勇峰,王勇峰的帽子和手套上掛滿了雪變成了白色。口呼出的氣體在嘴的四周結成了一個個小冰柱,隻有那紅色的鴨絨衣在風雪中顯得特別醒目。他們兩人一前一後,互相交替著向上攀登。沿著山脊向上攀登,風也越來越大,坡度變得更加陡了。經過十幾個0小時的攀登,他們的體力消耗得差不多了。麵對著陡立的冰雪坡,他們隻能沿“之”字形向上攀登。李致新和王勇峰互相提醒著對方,堅持、再堅持,越是艱難的時刻越要注意安全。一步一步,這是最關鍵的時刻,他們隻有前進,沒有退路。每一步不足20厘米,但每一步都麵臨著生死的考驗,勝敗的挑戰。他們畢竟在一步步接近頂峰,接近成功。

從這裏,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兩條啟示:

一、麵對艱難,采取曲折的路線,可以降低難度。直來直去,正麵交鋒,往往是不利於前進。

二、欲速則不達。越是艱難的時刻,越要注意安全,越是到了關鍵的時候,越是要注意安全。那種急於求成的想法和做法,隻做將先前的付出和成績都毀於一旦。

大約過了兩個小時,17時零6分,李致新翻過了最後一個陡坡,他隻覺眼前突然一亮,情不自禁地高喊:“到了!”17時零7分,柯瑞斯抵達主峰。一分鍾後,王勇峰也登上了主峰之巔的尖三角。他們取出高度計,上麵的讀數表明這裏比二峰高30米,確確實實是南極最高點。

北京時間12月3日上午6時8分,李致新和王勇峰勝利登上了南極洲的最高峰——文森峰的主峰。倆人禁不住激動地擁抱在一起,高舉著五星紅旗。他們的眼睛濕潤了,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作為第一次到海外登山的兩名中國登山隊員,李致新和王勇峰從突擊營地出發到登上二峰和主峰,共用了7小時零2分,創造了在最短時間內征服主峰和二峰的世界記錄。世界上還沒有一名探險隊員在一天之內接連登上文森峰的兩座山峰。

登上文森峰以後,李致新和王勇峰代表中國人邁出了去海外登山探險的第一步,他們同時成為第十八、第十九個登上南極洲最高峰的人。同時,他們還了解到,世界上很多登山家都在向著攀登七大洲所有最高峰這一艱巨的目標努力。

正是了解到這些信息以後,李致新和王勇峰確立了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標。此後的11年中,他們在登山的同時還采集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地質標本,考察了七大洲最高峰的登山旅遊資源和環境保護問題。1997年參加了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地質學院)楊巍然老師牽頭的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地質構造對比》,使他們這項研究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也成為他們在中國地質大學攻讀世界地質專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南極他們新的夢想誕生的地方。

六、隻有嚐試了才知道自己行還是不行——麥金利山

1.遭遇10年來最大的暴雪

可以說,在文森峰的攀登過程中,邁克與李致新、王勇峰是生死與共的。從文森峰歸來之後,他們都成了好朋友。不久,邁克又邀請中國登山隊員一起攀登北美洲的最高峰麥金利山。李致新和王勇峰、陳建軍及一位隨行記者劉文彪組成中方隊,其中陳建軍素有中國登山隊五虎將之一的美稱,所以也就由他出任隊長並兼教練。1992年5月6日,他們啟程赴美,再次與3位美國人合作組成中美聯合登山隊。

1992年5月10日,李致新的女兒出生剛好10天。正是在這一天,他們出發去麥金利,李致新認為這件事最對不起自己的家人。

世人常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盡管我們無法像自古以來的眾多英雄豪傑那樣窮其一生,來追求自己的終極目標。但是當親情與事業衝突時,還是要重新掂量一下輕重。

從大本營算起,麥金利峰的相對高度近4000米。麥金利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拔地而起,十分宏偉。這時的天氣非常好,大本營的氣氛也非常祥和,在這種氣氛的籠罩下,中美聯合登山隊的7名成員似乎都能感受到那種成功在即的衝動。他們一邊眺望著麥金利峰,一邊說他們登上麥金利峰的高快記錄也許隻有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