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李致新又對王勇峰說:“我們也許隻用一星期就夠了吧?”美國隊長老邁克是一位醫生,當年已經51歲,看上去他要比李致新和王勇峰信心更足,他對李致新的話非常讚同。
隻憑感覺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如果對目標的確定憑的隻是感覺,這樣的目標實現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
其實,這次他們要走的是西壁路線,曆史上曾經有23人通過這條路線成功地登上過頂峰,但是有8人卻在下撤的途中消失了。
5月10日下午1時30分,由〈中國體育報〉記者劉文彪一人獨守大本營,中美聯合登山隊的其他6人起程,開始向一號營地進發。通往一號營地的道路是一段十分漫長的緩坡。由於他們帶的東西太多,越走越感到吃力,又都穿著鴨絨衣褲,很快內衣都濕透了。中方隊長兼教練陳建軍的心髒本來就不是太好,再加上這次患了重感冒,行動起來更加困難。為了不影響整個登山隊伍前行的進程,陳建軍在向李致新和王勇峰在囑咐了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後,非常遺憾地撤回了大本營。在撤回之前,陳建軍與其餘5名登山隊隊員約定好每天定時聯係一次,讓他們彙報山上的情況。
“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所以任何時候團隊成員都要堅持團隊利益至上的原則。所以在個人遇到困難時,要與團隊保持溝通,以求得到幫助。
可是就在當天晚上,有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說是11日晚將有一場暴風雪襲擊麥金利峰,況且這場暴風雪將是10年來最大的,預期將持續4到5天。李致新與王勇峰想:我們一定要在暴風雪到達之前就趕到二號營地。可是突然又從一支法國隊那裏得知,暴風雪將立即到達,情況已經十分緊急。他們隻好停下來,在去二號營地的途中就地築起雪牆,為抵抗暴風雪做好準備。
當危險到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有備無患。
2.“他們真是瘋了!”
5月12日上午,大雪果真壓了下來,但奇怪的是卻沒有風。美國隊隊長邁克要求全隊就在當天向二號營地前進運輸一次。麵對一個15度的緩坡,在這種天氣下能見度又極差,如果繼續前進的話,很有可能會發生迷路。他們帶上了一頂帳篷和兩個睡袋,萬一發生意外情況,他們可以就地紮營。李致新和王勇峰所在的這支隊伍在大雪中登程了,當時其餘的登山隊在這種情況下都已經停止了行動。其他登山者都瞪大了疑惑的眼睛看著這支隊伍,心想:“他們真是瘋了!”
隻有具備了非凡的毅力與不懼困難的精神,才能有非凡的成就。
在鬆軟的深雪中行走本來就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此時對於李致新來說,又要拖著50公斤的雪橇,他不得不每走十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他們曾為登麥金利峰強化訓練了3個月,沒想到剛上二號營地就遇到這樣大的麻煩。此時的感覺真是比1988年登上珠穆朗瑪峰那次還要累得多。所有人貼身的衣服都濕透了。這種惡劣的形勢使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重新認識這次登山,再也沒有了最初登頂的那種衝動。向四周看看,除了地上最新的足跡可以辨認,再也看不到任何東西。無法判斷此時身在何處,惟一可以判斷的就是向上的坡度。隆隆的流雪和雪崩的聲音不時地從路兩側傳來。
5月13日,雪突然停了,令他們感到失望的是,前天與大雪搏鬥整整一天才上升到2897米。當天晚上,天氣又刮起風,浮雪吹打在臉上讓人無法忍受,帳篷裏堆滿了積雪。在大風雪的情況下,他們繼續前進。14日,他們運輸到達了三號營地,並於當天返回二號營地。
到了16日,積雪的厚度已達一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終於無能為力,才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天,這可是他們到麥金利峰的第一個休息日。這一天,李致新出了一個狗、熊、虎過河的智力遊戲,本來想讓大家愉快地打發這個時光,猜了一天也沒有結果。因為大家沒有誰能真正地把心思放在猜謎上。他們真正關心的是,帶上山的食品本來就不多,如果再拖延幾天,就可能因“能源”問題不戰自退了。
一個有遠見的人應該在危機沒有到來之前就預見到危機,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計劃,才不至於等到危機來到之後而陷入尷尬的境地。
17日,大雪仍在不停地下著,他們又在大雪中出發了。途中,王勇峰被大風吹了兩個跟頭,他是連滾帶爬地到達三號營地的。巧的是正當他們在三號營地找不到建營的理想位置時,一支英國隊因食品告急開始下撤。登山就是這樣,技術實力是重要的,但運氣同樣重要。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頂著風雪上是對的,他們正是在大風雪中著手運輸建營,迎來並抓住了突擊之日的有限的好天氣周期。當然他們心裏很清楚,這是相當冒風險的。
並不是沒有機遇,而是我們沒有好好把握而錯過了機遇。隻有加快行動的頻率,才能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