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瞬間七頂帳篷被滾石砸成了一片片碎布
阿空加瓜的高空風特別厲害,在阿空加瓜登山的過程中,常有一些登山隊因為帳篷被暴風雪摧毀或是做飯時不小心把帳篷燒掉而放棄登山計劃。
有時自然條件給人帶來的失敗是一種痛心的失敗,當然對於自然條件我們的力量總是顯得那麼微弱,雖然我們沒法改變自然條件本身,但我們可以通過防範來避免或減小對我們的危害。
為防不測,李致新和王勇峰這次共帶了四頂帳篷。到了大本營之後,要先搭兩個帳篷。但在兩個帳篷怎麼搭的問題上,白建強和李致新各執己見。
大本營在一座石頭山峰腳下緩坡上,各個隊伍的帳篷就搭在緩坡的一塊一塊的平地上。開始,大家選中了一塊大石頭後麵的不太寬敞的平地。白建強同意就把兩個帳篷搭在這裏,他認為大石頭擋風,又可以在石頭後麵做飯;但李致新則認為兩個帳篷都搭在這裏會有點兒擠,建議這裏搭一頂,把另一頂搭在往下一點兒的地方。白建強又認為兩個帳篷分開不方便,堅持在一起,兩個人一番爭執,最後,白建強獲勝。
這時,和他們一路上來的一個日本小夥子正四處轉悠,找紮營的地方,白建強就向他推薦了李致新原本計劃搭另一頂帳篷的地方。日本小夥子很感激,說那地方不錯,就搭起了帳篷。
第二天一早,即1995年1月3日早上,帳篷裏的人還沒都出來,伴著對麵山上隆隆的響聲,一塊房子一樣大小的石頭拖著一股塵煙,衝著大本營就滾了過來。
大本營的人先是愣愣地望著遠處,接著哇哇叫著四散而去。
李致新剛從帳篷裏探出個頭,就看見巨石滾來,襪子也沒穿,光著倆腳丫子蹦跳著往山坡上跑去。
滾石快到山下時,向右偏了,然後與山腰上的另一塊巨石撞在一起,一聲山崩地裂的轟響。巨石化做無數碎石,天女散花一般向大本營飛來。
坡下有七頂帳篷在一瞬間被砸成一片片碎布,一塊碎石炮彈一樣飛過中國隊的營地,將那個日本小夥子的帳篷劃了一個大口子。
滾石過後,四散的人群都回到了原地。非常幸運的是,被砸的七頂帳篷裏沒有人,外麵的人也沒有受傷的,那無數的碎石居然在人縫中全飛走了。
望著日本小夥子被撕了個大口子的帳篷,白建強滿心歉疚。沒有想到的是,那小夥子卻跑過來一把抓住白建強的手,連聲感謝。白建強被小夥子搖晃著手臂,一臉詫異。
日本小夥子說:“非常感謝,非常感謝,因為是把帳篷搭在了你介紹的地方,僅破了一個口子,我原來是要搭在坡下的,要是那樣,被砸壞的帳篷就是8頂了。”
當遇到不幸時,也要看到幸運的一麵,這樣,不幸所帶來的痛苦的感覺就會減輕。
並且這位日本小夥子還拿出了一架照相機送給了白建強,以示感激之情。
這天上午,日本小夥子在破了的帳篷前蹲了很久,之後,跟中國隊的隊員說,本來他的高山反應就很重,又受了驚嚇,他決定下去休息幾天,恢複恢複再上來。但直到10天後李致新和王勇峰他們登頂回來也沒有見到這個小夥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人之所以未能成功,就是因為一遇到困難就打起了退堂鼓。
4.前所未有的壓力
1月4日,李致新、王勇峰開始向上行動,當天即趕到5400米的2號營地,然後又返回4900米的1號營地。他們從大本營了解到,一般情況從大本營上到2號營地需要8~9小時,而李致新、王勇峰隻用了3個半小時。當蘭迪和達戈知道這個事實後,驚訝無比,同時也從心裏佩服起來,並對李致新與王勇峰說:“現在我們才算知道什麼是職業登山家了,今後你們倆怎麼做,我們就學著怎麼做。”
所有人的信任在這個時候其實都是一種壓力,白建強對他們的實力非常信任,在最困難的時候都堅信南美之行一定能成功,並不惜一切代價地為此行走奔波。
這次登山,是國內企業首次出資讚助,是中國登山運動與企業聯姻的關鍵的第一步。他們能首次嚐試,並遇到了北辰體育協會這個合作者,是非常幸運的。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也多了一份以往所沒有的壓力。他們不僅要登頂成功,還要盡可能多地把攀登過程拍攝下來,以便於做好宣傳工作。已有的10年的登山經曆也告訴他們,一個登山者沒有任何理由輕視他所攀登的山峰。
責任心讓人產生壓力的同時,他也會讓人認真走好每一步,是成功的保障。
關於攀登方案,李致新、王勇峰就和白建強在山下已經研究了很多次,那時他們掌握的資料不全,又沒有親眼見過這座山,再加上對攀登路線上的事情並不了解,因此,所有的研究和討論僅僅是紙上談兵。到了大本營之後,看到了阿空加瓜的地貌特征和攀登路線的情況,他們心裏有點底了,最終確定攀登方案的時刻到來了。
在行事的過程中,理論與現實總會存在著出入。在重視理論分析的同時,更要注意與現實情況的密切結合。
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天氣。現在,這裏是雨季,氣候穩定,極少有雨雪天氣,加上猛烈的北風終日不停,早將冬天的殘雪一掃而盡。李致新和王勇峰要走的西北路線,基本上沒有冰雪,都是30度到40度的碎石坡。岩石路線與冰雪路線所潛伏的雪崩、冰崩、流雪、暗裂縫這些危險相對安全性更大一些。風大,是攀登阿空加瓜的一個難點,到了高處,風力常年在10級左右,極易造成滑墜和凍傷,對體力的消耗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