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九死一生 譽滿九州的“雙子星座”——李致新與王勇峰(10)(3 / 3)

接下來的3天裏,李致新他們的高山適應性繼續得到加強。這期間,他們對韓國隊員和厄爾布魯士峰的了解也加深了。韓國隊員中有4—5人登達過8000米的高度,尤其是韓國隊厄爾布魯士隊長張炳虎曾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從大家的實力上看,登頂似乎沒有多大問題。可厄爾布魯士變化無常的天氣,需要登山者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而他們缺乏的恰恰是這一點。按照計劃,12日他們將撤離厄爾布魯士峰。也就是說,12日之前如果沒有好天氣,他們的攀登將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以往的登山隊在厄爾布魯士峰停留時間在20天左右,當他們遇到壞天氣的時候,就到附近的城市旅遊,直到好天氣的出現。阿裏說,厄爾布魯士峰的壞天氣已經持續一星期了,天氣能否在12日之前變好,他心裏也沒底。

行動之前,僅僅主觀條件具備了,還不夠,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等到客觀條件具備,才適合行動。客觀條件有時像主觀條件一樣重要。如果你僅僅認為隻要具備積極主動的精神就足夠了,那麼,這可能會讓人犯下重大的錯誤。

9日,登山隊員們開始向突擊營地進發,他們先是坐纜車從2000米的高度上升到3500米,然後又由雪地拖拉機把他們送到4200米。到達營地後,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由鋁板做牆的形似碉堡的巨型建築物。營地周圍下著大雪,能見度20米左右。整個隊伍在休息廳裏無可奈何地等待著天氣的好轉。李致新和王勇峰商量:“12日之前天氣不好怎麼辦?”李致新說:“讓韓國人先撤,我們等著好天氣的到來。”

做任何時候,都需要選擇最佳時機。適應的時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捕捉到最佳時機,隻有耐心地等待。

2.“我們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就在這一天的傍晚,太陽突然鑽出了雲層,厄爾布魯士峰的主峰第一次出現在他們眼前。除了它的美麗壯觀外,另一感覺就是厄爾布魯士峰伸手可觸,上幾個緩坡就可到達頂峰。李致新和王勇峰不明白,這麼近的頂峰阿裏怎麼說需要8個—10個小時的攀登時間呢?他們倆決定明天突擊頂峰,3個小時登頂,1個小時下撤,中午趕回“大碉堡”吃午飯。

當李致新和王勇峰把他們的計劃告訴韓國隊長後,立即遭到了張柄虎的堅決反對。他說:“厄爾布魯士峰的天氣瞬息萬變,它的主要山難就是在暴風中迷路失蹤。我們必須聽從熟悉尼爾布魯士峰地形的阿裏的安排,明天攀到4900米高度做適應性行軍。”

“登山計劃應隨具體情況製定,其第一要素就是天時,抓住了天時就抓住了成功的一大半。”王勇峰接著給韓國隊長列舉了他和李致新攀登麥金利峰和阿空加瓜峰時,如何抓住好天氣獲得成功的例子,但還是沒有說服同樣有著豐富登山經驗的韓國隊長。

每件事情都有其特殊的條件,我們不能簡單進行類比。簡單類比的結果,容易使我們僅僅根據以往的經驗,嚐到的甜頭采取相應的行動,結果,當意想不到的突發變化出現時,我們往往會變得不知所措,或者必須為之付出代價。

“我們對自己的行動負責。”最後,李致新和王勇峰對韓國隊長說。

像以前登山一樣,李致新和王勇峰在突擊的前夜怎麼也睡不著覺,不知是高山反應,還是心情太激動的緣故。

10日淩晨3時,他們倆就開始起床摸黑做早飯。

3時30分,韓國隊長趕到食堂來勸他們不要單獨行動。

“如果天氣不好,我們會馬上下撤。”王勇峰安慰韓國隊長。不得已之下,韓國隊長隻好同意。

積極性的行動,包括對危險、糟糕前景的積極預防。那種隻往好的方麵想,不往壞的方麵想的所謂積極的想法,並非真正的積極。

3.共同抵抗死神的威脅

4時30分,李致新和王勇峰滿懷自信地從“大碉堡”出發了。周圍非常安靜,他們倆走在雪地上的聲音聽得異常清楚。朝霞漸漸映紅了東方的天空,厄爾布魯士峰主峰清晰地呈現在他們麵前。為了盡快登頂,他們沒按登山常規1個小時行軍休息一次,連續走了3個小時。大緩坡他們翻了無數個,可是還沒有翻完。突擊營地倒是離他們越來越遠,而頂峰離他們還是那麼遙遠。事實證明他們的判斷出了錯。得從長計議,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急於求成的結果,必須是要戰勝超負荷運轉所帶來的負麵效應。

李致新疲倦的表現越來越明顯,他的脾氣開始變得暴躁,一會兒抱怨冰鎬太短,一會兒抱怨積雪太深。看來這是疲勞的症狀,王勇峰把重的東西放在自己的包裏,並獨自承擔起開路的任務,希望以此來減輕李致新的疲勞程度。

在遭遇困難的時候,相互理解,相互幫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