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九死一生 譽滿九州的“雙子星座”——李致新與王勇峰(11)(2 / 3)

我們的精力往往耗在了尋找道路上麵。如果我們把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都運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那麼,我們取得成功就容易多了。

這樣,踩著這兩位“蘇聯老大哥”踏出的腳印,李致新和王勇峰一步步開始向頂峰邁進。大坡終於到了盡頭,頂峰就近在眼前,李致新不知從哪裏來的力量衝到前麵當起了開路先鋒。

當一個人充滿希望時,其潛就能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1997年6月10日莫斯科時間下午1時26分,李致新和王勇峰成功登頂。王勇峰用手中的攝像機把李致新和兩名俄國人、一名韓國人登上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的情景記錄了下來。

“我從來沒有這樣激動過,因為我幾乎是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登上這座高峰的。能讓五星紅旗在七大洲最高峰上飄揚,是我作為一個登山隊員最大的幸福。我要為此而努力,再大的困難,再大的危險,也要完成這一壯舉。我們來到這裏很不容易……”在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極頂上,看到李致新淚流滿麵硬咽著說這番話的時候,手拿攝像機的王勇峰禁不住心頭一熱……

李致新顯然經過了一場生死之劫。在我們指責他們的急躁冒進之時,我們不能不深深地被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所征服。麵對最強烈的動機,死神也會望而卻步。

驚心動魄、刻骨銘心的厄爾布魯士峰之行結束了,成功的喜悅和麵臨死亡威脅的恐懼也很快過去了。王勇峰和致新又回到了茫茫人海之中,除了和常人一樣的生活外,又開始為他們的第六站——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之行尋找讚助,進行準備。在非洲之行中,不知又有什麼驚險、刺激在等著他們。登厄爾布魯士峰的經驗告訴李致新和王勇峰:任何一個登山者都沒有任何理由輕視他所攀登的山峰。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輝煌而輕視我們必須麵臨的新的困難,任何輕視困難的人,都將為之付出不必要的慘重代價。

十一、從未熄滅的熱情——查亞峰的洗禮

1.最後一搏

大洋洲最高峰——查亞峰位於印尼最迷人最偏遠的角落——依利安查亞省的南緯4度東經137度,海拔5030米。為了探訪它,無數人都經曆了等待之苦。第一個完成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目標的加拿大人馬羅曾為查亞等待了17個月,並且兩次前往依利安查亞。而李致新和王勇峰為了這七大洲最高峰的最後一站,更是努力了近兩年的時間。

為了實現崇高的目標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那種急於求成的心理,最容易受挫,一遇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結果在困難打倒自己之前,自己先把自己打倒了。欲速則不達,當我們有了從長計議的心理準備以後,就能夠保持足夠的理智。

就在李致新、王勇峰為繼續為最後一座山峰——查亞峰尋求經濟資助的時候,香港同胞鍾建民已經成功地登上查亞峰。至此,鍾建民已經完成了七大峰中的六座,而當李致新、王勇峰出發的時候,鍾建民已經在珠穆朗瑪峰進行自己的最後一搏了。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李致新和王勇峰取道新加坡前往雅加達。在新加坡機場,朋友艾達接他們的時候,看著小山一樣的行李,艾達驚訝得半天沒說出話來。

從北京機場出發時,李致新和王勇峰的行李一共185公斤,超重了80公斤,按照國航的規定,需要補交超重費8000元,幾經交涉,他們還是補交了4000元人民幣。他們的托運行李共有9件,4個馱包,3個箱子,每人還有背包,另外還有攝影包。

經過這一折騰,加上艾達的勸告,李致新和王勇峰開始琢磨怎麼精簡行李。他們的行李中共有個人裝備28種,集體裝備16種,哪些可以精簡,還真讓人拿不定主意,因為缺了哪樣都可能事關最後的成敗。

反複琢磨以後,他們覺得能扔的隻有那30公斤雨衣(1998年,在非洲乞力馬紮羅經曆的那場大雨還讓他們感到後怕,天津的讚助商泰達公司聽說以後,就特製了200件厚厚實實的雨衣作為禮物。)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