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南越王墓發現發掘紀實(1)(2 / 3)

南越國一主趙佗長眠何處?至今還是一個謎。廣州市考古隊從50年代起就開始尋找南越王墓,可尋找的重點放在了廣州市遠郊地區。象崗二主趙眜墓和西村三主趙嬰齊墓的發現,說明南越王墓不在廣州遠郊,就在市區人們的眼皮底下。象崗是越秀山最西的一個小石崗,再往西就是聞名的芝蘭湖,再無山崗子,因此,趙佗墓應該往象崗以東的越秀山中去尋找。在越秀山附近就分布有比象崗還要高大的土石山崗,趙佗墓很可能深藏於此。趙佗墓葬所隱秘,被盜的可能性不大。趙佗在位67年,其時國力強盛,他的墓中一定藏有更多的珍寶。所以,趙佗墓一旦發現,定會成為更大的考古發現。

南越王陵的偶然發現

南越王國從武帝趙佗起,共傳五世。其中第四代、第五代南越國王在位時間短暫,而且均是被殺身亡,其埋葬一定草草了事,不可能建造規模巨大的王陵,隻有前三位國王有能力為自己建造高大的塚墓。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周圍先後發掘了數量眾多的南越國墓葬,但多係官吏和平民墓,規格不高,隨葬物品也不豐富。發現並發掘南越王陵無疑對研究南越國史和廣州地區西漢時期的社會狀況多有裨益,但是,這些形製巨大的南越王陵藏身何處呢?!

根據文獻記載,在盜墓風盛行的三國時代,吳國的孫權為補貼糧草之用,派遣士卒前往嶺南發掘了南越國第三代君主嬰齊的墓葬,掘獲珍寶無數。這些記載是否可靠呢?由於年代久遠,無法最後確定。考古工作者通過多年的努力,雖然始終未能發現趙佗、趙眜(胡)二陵的蹤影,卻在廣州西村車輛段工地發現了一座大型木槨墓,墓被盜掘嚴重,隻在盜洞中遺落下若幹件玉器。玉器製作精美,可知是南越國上層社會擁有之物,考古工作者據此懷疑此墓即為在三國時已被盜掘的南越王嬰齊之墓。但據筆者推測,嬰齊在位9年,為自己建造豪華的磚石結構的墓室可能性較大,而且,孫權派士卒發掘塚墓,應是公開進行,在盜洞中驚慌失措地遺落玉器與理不合,發現的這座墓應是南越國一位高級官吏的墓葬。

文獻記載孫權的兵卒南下廣州,在今越秀山一帶大肆盜掘和搜尋,結果隻找到了嬰齊的陵墓。而在1700年後的今天,尤其是隨著廣東地區經濟的騰飛,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各種建築星羅棋布,更增加了搜尋工作的難度。考古隊員長年跋涉在廣州市郊的青山綠水之間,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苦苦的追尋終於有了回報,人們盼望已久的南越王陵穿越曆史封存的塵灰之門,在不知不覺中向人們靠近。

1983年6月9日,一個十分普通的日子。當時的新中國剛剛從“十年動亂”的惡夢中醒來不久,國民經濟逐漸進入合理化軌道,全國各地的基建工程如火如荼,發現古代遺跡、遺物的消息頻頻傳出。廣州作為南部重鎮,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當象崗工地上轟鳴的挖掘機掘去了近17米厚的土層,發現大塊的石板,工地上發現古墓的消息,被迅速報告到廣州市文管會的時候,人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們四處尋覓的南越王陵就在這裏。2000年來,它將無數的鐵鍬、探鏟拒之門外,卻對轟鳴的現代化挖掘機無能為力,隻能任憑它一層層剝除外衣,直到完全裸露為止。幸好當時已是深夜,人們看不到它的滿麵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