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為壯觀的海上草原
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多日的哥倫布探險隊,1492年9月16日這天,忽然望見前麵有一片大“草原”。要尋找的陸地就在眼前,哥倫布欣喜地命令船隊加速前航。然而,駛近“草原”以後卻令人大失所望,哪有陸地的影子,原來這是長滿海藻的一片汪洋。奇怪的是,這裏風平浪靜,死水一潭,哥倫布憑著自己多年的航海經驗,感到麵前的危險處境,親自上陣開辟航道,經過3個星期的拚搏,才逃出這可怕的“草原”。哥倫布把這片奇怪的大海叫做薩加索海,意思是海藻海。
這就是大西洋沒有海岸的馬尾藻海,據說,早在2000多年前,亞裏士多德曾提到過“大洋上的草地”。
此海在大西洋北部百慕大群島附近,位於北緯23~35度,西經30~68度之間,東西長達4500千米,南北約1500千米,麵積在700萬平方千米以上,差不多有3個地中海大。
此海四周為幾條順時針方向奔流的海流所包圍,西麵和北麵是墨西哥灣流及其延長部分——北大西洋海流,東麵是加那利海流,南麵是北赤道海流,中間形成了馬尾藻海穩定的海麵。
在這裏,大量繁殖並旺盛生長著馬尾藻,使茫茫的大海鋪滿了幾尺厚的海藻,海風吹來,海草隨浪起伏,呈現出一種別致的海上草原風光。
馬尾藻海不僅有“草原風光”,而且還有許多奇特的自然現象。
大西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最鹹的大洋,此海又是大西洋中最鹹的海區。這裏海水的鹽分很高,海水深藍透明,像水晶一樣清澈,而浮遊生物遠少於其他海區。
這裏海平麵要比美國大西洋沿岸高出1.2米,可是,這裏的水卻流不出去。
最令人不解的是,這個“草原”還會“變魔術”:
它時隱時現,有時鬱鬱蔥蔥的水草突然消失,有時又鬼使神差地布滿海麵。
表麵恬靜文雅的“草原”海域,實際上是一個可怕的陷阱,充滿奇聞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區”幾乎全部在這裏,經常有飛機和海船在這裏神秘地失蹤。
海洋植物的特征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具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生產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它們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其門類很多,從低等的無真細胞核藻類,到具有真細胞的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等共1萬多種。
單細胞藻類:多為無遊動能力或遊泳能力弱,懸浮於水中隨水流動的單細胞海洋浮遊藻類,其中矽藻最多,還有甲藻、綠藻、藍藻、金藻等。由於進行光合作用,僅分布在海洋在光照的上層(約0~200米),是海洋中初級生產力的主要組成者之一。
大型藻類:大型藻類多屬於海生底棲藻,它們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細胞具有葉綠素,因此藻體全部都有吸收營養元素進行光合作用的功能;藻類的繁殖有三種,即營養繁殖、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生殖結構很簡單,基本構造是單細胞的孢子或結合後的合子,都以單細胞形態離開母體後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生活史也由於減數分裂的階段不同分為不同類型。它們屬於非維管束孢子植物,主要生長在潮間帶和潮下帶的岩石或石沼中,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是海洋中有機物質的初級生產者。
海藻可供人類直接食用,如紫菜、海帶、石蓴等,鷓鴣菜和海人草是有名的驅蛔藥用海藻;另一個重要用途是從海藻中提取藻膠及其他化合物,廣泛用於醫藥衛生和食品工業等行業中。
海藻和陸生植物一樣,能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所以海藻分布的範圍多在沿岸淺海或光線能透過的海水上層。由於海藻需要的光強和波長不同,所以它的分布深度也不一樣。綠藻主要吸收利用紅光,多分布於5-6米水深的上層;褐藻吸收利用橙光和黃光,所以生活在水深30~60米以內;再往下是紅藻和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