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姿百態的地球風貌(14)(1 / 3)

南極洲是個巨大的天然“冷庫”,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

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銅、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麵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蘊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裏伯斯火山儲有硫磺。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才來到現今的位置。

南極洲腹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裏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植物和一兩種昆蟲。但是,海洋裏卻充滿了生機,那裏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綿,大海裏還有許許多多叫做磷蝦的微小生物,磷蝦為南極洲眾多的魚類、海鳥、海豹、企鵝以及鯨提供了食物來源。

氣候嚴寒的南極洲,植物難於生長,偶能見到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夏天,企鵝常聚集在沿海一帶,構成有代表性的南極景象。海獸主要有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大陸周圍的海洋,鯨成群,為世界重要的捕鯨區。由於捕殺過甚,鯨的數量大為減少,海豹等海獸也幾乎絕跡。南極附近的海洋中還有極多營養豐富的小磷蝦。估計年捕獲量可達105億噸,可供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

二、極地之北極

北極是指北緯66度34分(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也叫做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的總麵積是2100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部分占800萬平方千米。也有一些科學家從物候學角度出發,以7月份平均10℃等溫線(海洋以5℃等溫線)作為北極地區的南界,這樣,北極地區的總麵積就擴大為2700萬平方北極世界——冰雪世界千米,其中陸地麵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而如果以植物種類的分布來劃定北極把全部泰加林帶歸入北極範圍,北極地區的麵積就將超過4000萬平方千米。北極地區究竟以何為界,環北極國家的標準也不統一,不過一般人習慣於從地理學角度出發,將北極圈作為北極地區的界線。

北極地區屬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麵的海冰總在不停地漂移、裂解與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極大陸那樣經曆數百萬年積累起數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極地區的冰雪總量隻接近於南極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蘭島的大陸性冰蓋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島嶼及周邊陸地的永久性冰雪量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麵的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蓋海洋總麵積的73%,有1000萬~1100萬平方千米,夏季覆蓋53%,有750萬~800萬平方千米。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屬永久性海冰。

北極地區海冰南界不固定,隨著水文氣象條件的變化,往往能變動幾百千米。在風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疊積並形成巨大的浮冰山。通常所見的絕大多數冰山指的是那些從陸緣冰架或大陸冰蓋崩落下來的直徑大於5米的巨大冰體。大型的桌狀冰山的厚度一般可達200~300米,平均壽命長達4年。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看到特別巨大的冰山,長數十千米,像一片白色的陸地橫亙在暗灰的海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