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酷車變形記——汽車外形的發展史(1 / 2)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汽車設計師把主要精力都用於汽車的機械工程學的發展和革新上。到20世紀前半期,汽車的基本構造全部發明出來後,汽車設計者們開始著手從汽車外部造型上進行改進,並相繼引入了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人體工程學以及工業造型設計(工業美學)等概念,力求讓汽車能夠從外形上滿足各種年齡、各種階層,甚至各種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車成為真正的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最佳表現形象,最終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汽車造型師們把汽車裝扮成人類的肌體。例如:汽車的眼睛——前照燈;嘴——進風口;肺——空氣濾清器;血管——油路;神經——電路;心髒——發動機;胃——油箱;腳——輪胎;肌肉——機械部分。力圖給一個冷冰冰的機械注入以生命,使之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感。汽車車身形式在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曆了馬車型汽車、箱型汽車、甲殼蟲型汽車、船型汽車、魚型汽車、楔形汽車等車型。

1.馬車型汽車

在我國古代,馬就是人們的交通工具,其實在古代,早就有“轎車”一詞,它指的是用騾馬拉的轎子。當西方汽車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時,正是封閉式方形汽車在西方最流行之時。其形狀與我國“轎車”很相似,也一樣能讓人感到榮耀。因為當時汽車外形基本上沿用馬車的造型,於是,人們便把汽車稱為無馬的“馬車”。

18世紀,當這種車傳入美國時,也隻有紐約、費城大城市中的少數富人才有資格享用。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全球相繼出現了一批汽車製造公司。1890年,德國奔馳公司首先采用橡膠充氣輪胎。而到1908年時,福特公司開始生產一種T型車,結構緊湊、堅固耐用、容易駕駛,在當時極受歡迎。

2.箱型汽車

人們在不斷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對我們的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馬車型汽車很難抵擋風雨的侵襲,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1915年中生產出一種新型的福特T型車,這種車的車室部分很像一隻大箱子,但同時有門和窗,人們把這類車稱為“箱型汽車”。

在早期的箱型汽車中,美國的福特T型車最為著名,年產量達到30多萬輛,占美國汽車總產量的70%~80%。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蘭部首先發現用戶多樣化需求的特性,於1928年製造出在散熱器罩、發動機通風口和輪罩上增加豪華裝飾的汽車,從而博得了用戶的喜愛。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車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要想使汽車跑得快,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增大功率,二是減小空氣阻力。因此人們開始降低車的高度來減小空氣阻力。隨著車頂高度的降低,前窗玻璃不斷變窄。但由於前方的視野變得狹窄,乘員感到十分憋悶。於是人們轉而通過提高功率的辦法來克服空氣的阻力。這樣一來,發動機由單缸變成四缸、六缸、八缸,氣缸一列排開,因而發動機罩也隨之變長。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1931年生產的阿爾法·羅密歐牌汽車的外型。

3.船型汽車

作為高速車來講,箱型汽車還是不夠理想,因為它的阻力較大,大大妨礙了汽車前進的速度。於是人們又開始研究一種新的車——流線型汽車。

美國福特公司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1949年推出具有曆史意義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車。

這種車型一改以往汽車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發動機罩,後翼子板和行李艙罩融為一體,大燈和散熱器罩也形成一個整體,車身兩側為一個平滑的麵,車室位於車的中部,整個造型看起來就像一隻小船,所以人們把這類車稱為“船型汽車”。

福特V8型汽車的誕生,不僅僅是外形上的突破,而且還首先把人體工程學與汽車設計應用在一起。讓設計師置身於駕駛員及車乘員的位置,強調以人為主體,來設計便於操縱、乘坐舒適的汽車。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不論是美國還是歐亞大陸,也不管是大型車或者是中、小型車,都采用了船型車身。因此,船型車造型便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一類車型。

4.魚型汽車

為了克服船型汽車尾部過於向後伸出,在高速行駛時產生一種較強的空氣渦流這一缺陷,人們把船型車的後窗玻璃逐漸傾斜,傾斜的極限即成為斜背式。因為斜背式汽車的背部像魚的脊背,所以這類車稱為“魚型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