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激辯(二)(2 / 2)

錢進朝蔡公公使了個眼色,後者會意,便領著二十多個太監出了大殿殿門。一炷香的功夫後,每一位太監手上都抱著兩個青花瓷酒壺進來;用銀針查探之後,每位太監又小心舀了一勺嚐了,確認無毒方才搬到諸位大臣與異人使團的跟前。

“上酒。今日錢侍講請客,諸位臣工和異國的貴客不用客氣。”太後笑著吩咐道。

有大臣端起酒杯小心抿了一口,初始還不覺得怎麼樣,片刻後才感覺一道火線順著喉嚨直入胃裏,端的是爽辣至極,入口卻又綿軟。

“好酒……”

“酒不錯……”

眾人紛紛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稱讚之聲不絕於耳。異人那邊卻沒什麼反應,可能一時還有些喝不慣。再者,他們今日來的目的本來就不是喝酒。都已經入殿小半個時辰了,這通商的事還沒人提起。

酒過三巡之後,方仕終於尋著一個機會,上前奏道:“太後,陛下,臣本有罪之人,蒙聖恩參加了今日這個酒會。微臣不才,對理學一道卻有些研究。微臣請太後和陛下準許我藉此與異人討教一番。”

趙無極詢問太後的意思,獲得首肯後當即大袖一揮,說道:“理學乃我朝根本,正好與異人互通有無。準奏。”

寶兒將皇帝的意思翻譯給竇瑪力等人聽。竇瑪力和史華德懂陳國話,他倆自然是不需要翻譯的。其他的異人則有些為難,他們隻懂航海和貿易,對這些學說一竅不通。一番商議之後,異人使團推選竇瑪力出來與方仕論道。

竇瑪力走出桌席朝金台之上行了一禮,轉身對方仕也行了一禮,說道:“這位方先生,鄙人不才,願陪你盡盡雅興。”

“好說。”方仕做了個請的手勢,緊接著說道:“我大陳上下五千年來聖人輩出,若是一一搬出來,顯得我朝欺負爾等。這樣吧,鄙人師從國子監祭酒梅大家十數年,對《理學》一道略通一二,今日我便以此道請教一二。”

頓了頓,他朗聲說道:“理,即天道。周天諸星與萬物皆有一理,人間百態亦各有一理,此為分殊。理,亙古不變,實存至今,乃萬物運行之根本法則。我等隻需去人欲,修煉自身,方能存天理,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竇瑪力先生,我講的比較淺顯,不知您有何見解?”

寶兒從頭到尾翻譯了一遍。

竇瑪力思索片刻,笑道:“方先生說的理乃天道,與我教其實略有相同之處。隻是,我等教民信奉的是主。主創造了日月星辰,用泥土創造了世間萬物。對於教民來說,主是萬能的。我等隻需誠心侍奉主神,死後便可以升入天堂。”

“竇瑪力先生此言差矣。天道不可捉摸,我等需格物窮理方能達到至善境。你的教義卻將‘理’歸結於一個神仙,信仰主神就得到大自在。說句難聽的,有縱容教民懶惰之嫌。若是百姓都去信仰你的教義,那他們還會耕種嗎?不耕種能有飯吃嗎?況且,你的教義是死後才升入天堂,也就是得到大自在;而我的‘理’隻需在今世修養,即可將自身融入天理之中,達到理欲合一的境界。”

群臣聽得方仕這番言語,均頷首表示認同。不得不說,這方仕在理學一道上確實有過人之處。

竇瑪力笑著搖了搖頭,片刻後說道:“方先生怕有所不知。近兩百年來,我泰西國學者雲集,數學、天文、航海、煉金、文藝、宗教等學科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些學者有許多都是主的子民。若是按你的意思,他們信仰了主,就不能有任何成就嗎?”

方仕對泰西國的曆史並不了解,但錢進多少知道一些。竇瑪力所說的應該是他們國家的文藝複興。隻不過,這一段時期的大繁榮卻是與宗教對立的。

任何宗教都有愚民的嫌疑,對於泰西國的教廷而言尤其如此。但,曆史總是向前的。當第一個人發明了望遠鏡的人朝天空張望時,教廷的神學體係便有瓦解的危機。教皇還有屬下的神職人員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地位動搖,便相應修改了部分教義,於是出現了一個教義與自然科學的相對平衡。就拿竇瑪力來說,他自己本身是神職人員,卻又精通幾何數學、地理學等多種學科。

方仕不知道這些,還在苦思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