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激辯(三)(2 / 2)

竇瑪力趁熱打鐵,將泰西國、歐洲、好望角、地中海等位置一一指出,最後才指著陳國東邊一塊廣袤的陸地說道:“太後,這裏就是新大陸,也是目前各國的航海家最喜歡冒險的大陸。據說那裏有黃金無數。陳國若是有意,說不定可以在那裏占領一塊疆土,此乃開疆拓土之功啊。”

太後沉吟了半響,並未答話,緊接著她又指著那本書冊問道:“此書有何用處?”

“這本書的用處非常廣泛,最直接的用處便是測量。有了這本書,貴國甚至可以準確預測‘天狗食日’,也就是日食的具體時間。”竇瑪力耐心解釋道。

“當真?”

“太後若是不信的話,微臣可以即刻推衍一次。到時候若是不準,太後砍我的腦袋就是了。”說罷,竇瑪力掐指一算,將他早已推算出來的下一次日食時間報給太後:“明年五月初一巳時三刻,當有日食一次。”

梅祭酒聽了這番話,當即嗤笑道:“太後,欽天監的官員尚不能準確預測天狗食日的時間,他一個異國的和尚又何德何能?老臣覺得他多半是妖言惑眾之語。此等妖人應當早日驅逐。”

“太後。臣可以作證,竇瑪力先生確實準確預測了去年的一次天狗食日。”徐寶祿起身說道。

太後重新坐回金台上,環視群臣說道:“異人好遠遊,見識多,哀家信。”頓了頓,她又問竇瑪力:“不知先生可能預測大劫難?”

竇瑪力沉思片刻,說道:“太後,臣不知您所說的劫難是指什麼?我教的典籍裏麵確實有大劫難的記載,到時候整個世界將會被汪洋淹沒,但是那已經是四五百年後的事情了。”

錢進聽得此話,心中大定。

若是所料不差的話,竇瑪力所說的大劫難便是先知所說的世界末日,教廷的典籍裏麵確實有記載,不過在錢進的前世已經被證明是虛言。本來前些日子他旁敲側擊想借竇瑪力之口給太後說一說應劫之說的荒繆,沒想到竇瑪力居然這麼上道,一個人引經據典就把這事給辦了。

果然,太後聽了此話長舒了口氣,似放下了千鈞重擔。一直以來,應劫之說是她心裏的一個刺,即便老首輔出言開解,可事關陳國國祚,她又怎敢掉以輕心。今日聽了竇瑪力一番話,她方才放下心來:是了,誰還管得了五百年後的事。

錢進琢磨著異人使團這邊的火候已經夠了,要開放通商還得給太後足夠的信心才行,徐首輔此時也差不多該登場了。

隻見徐寶祿整了整衣裳,施施然行至殿前,正色說道:“太後,陛下,我陳國乃天朝之邦,典籍學何止千萬。臣這次自南方來,便搜羅了一本《天工考》。據傳,這本書乃我陳國一名教諭所作,裏麵農耕、蠶桑、冶鑄、煮鹽等技藝都有詳細記載,可以說是一本大百科全書。異人來訪,正好可以互通有無。”說罷,他將錢進給他的那本《天工考》書冊恭敬呈上。

太後接過書冊從頭到尾翻閱了一遍;皇帝則興趣寥寥,象征性的翻看了一下。趁這當口兒,艾米莉也將《天工考》的概要用英語、弗朗基語等語言同聲翻譯給異人使團。雖然她的陳國話沒寶兒精通,但異人的語言卻會好幾種。這都是得自史華德和珍妮的真傳。

“嗯,給竇瑪力先生等人傳閱一下,讓他們也看看我陳國一個教諭所著的書。”太後鳳顏大悅。

竇瑪力接過書冊後象征性的翻閱了一下。早在幾天前,錢進便已與之探討。竇瑪力坦言,此書若是傳到歐羅巴,將會引發空前的反響。不過,太後此時似乎在等著他的反應。於是他咳了一聲,正色說道:“太後,陛下,此書可以用寶典來形容。若是得以推廣,陳國成為世界的中心都有可能。”

不待太後說話,郭掌院也上前奏道:“太後,陛下,翰林院正在編撰的《大陳會典》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冊,我估摸著太後壽誕之前便能大功告成。若是異人想學,隻怕十年時間都不夠啊。”

徐寶祿估摸著火候夠了,朗聲奏道:“太後,陛下,此次異人來陳,一為朝拜而來,二則為開放通商。自去年海禁開啟之後,異人國內產自我大陳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物極為短缺,泰西國、弗朗基、不列顛等國的皇室對此極為關心,特命竇瑪力等人前來交涉。臣以為,若是與異人通商,一來可以互通有無,二來我陳國國庫也可以充盈。此乃一舉兩得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