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靴子落地(1 / 2)

此時,朝堂上那幫老臣終於明白了徐寶祿和錢進的“良苦用心”。眾位大臣品著美酒,聽著激情四射的論道,看著竇瑪力演示的“神跡”,好不愜意。孰料,這場酒會在徐寶祿等人的牽引下,逐步演變成了破除海禁的一道利劍。

海禁是高祖定下的規矩,那是祖製,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要明目張膽的破除,那便是違製。最主要的,這海禁一除,漕運就有了威脅。或許這便是某些大臣們此刻的想法。

果然,梅若亭作為國子監祭酒,中原理學大家,聖人學說的集大成者,他首先站了出來,聲淚俱下的控訴道:“太後,陛下,徐家小兒狼子野心,他和異人精心編了這麼個局,就是為了誆騙您二位啊?與異人通商之後,這海禁便等於名存實亡。高祖皇帝定下的規矩,豈能兒戲?”

工部曹尚書也跳出來說道:“太後,徐寶祿這是欺君啊。前幾個月,新晉狀元錢進便打過這海運的主意。如今,他們兩個又把異人使團帶到京城來,目的便是這海禁,其亡我大陳之心昭然若揭啊。”

聽得梅祭酒和曹尚書這番提醒,朝中大臣又不少醒過神來。

是了,他們還吃著漕運的好處,若是這海禁一除,到時候有漕六省北運的漕糧走海路怎麼辦?頓時,朝堂裏麵跪到了一大片元老,多是聲討徐寶祿和錢進的。有大臣聲淚俱下,或是以頭觸地,竟然磕出了血印子,看著著實嚇人。

錢進望著此番情景長歎了口氣。他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首輔歸天之前要帶走一批人了:庸臣誤國,這些人即便都殺了,也是罪有應得。隻是,首輔最後還是心軟了。

太後望著跪倒的群臣,兩彎柳葉眉皺了皺。異人的長處,她已經見識了一二;世界的廣袤,她今天也窺見了一斑。為了陳國國祚的延續,為了大陳的江山永固,她對通商的事心動了。況且,以前陳國不也造過大船出海遠洋嗎?

正當她欲好言勸解諸位大臣時,錢進已經搶先一步說道:“太後,陛下。大臣們怕是有些誤解。這通商之事並不是一次全部開放。微臣以為,我大陳可以在南邊先試著畫一個圈,幾年之後便可以收奇效。”

“畫個圈?那你以為畫在哪裏好?”太後自放下應劫之說的包袱,對錢進看著越來越順眼。聽他將試點通商口岸之事說成畫圈,她覺著這說法新奇。

錢進察言觀色,奏道:“觀海城乃南洋諸國赴大陳的門戶,微臣以為設在那裏好。”

“哦?你這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心啊?”

“嗬嗬……公私都有。”

太後不置可否。雖然錢進說的在理,可如今朝堂上還有那麼多跪著的大臣需要打發,她還得準備一番說辭。

徐寶祿估摸著這事已經成了一大半,隻是還需要添最後一把火。他略一思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正色說道:“太後……陛下……開放通商口岸對我大陳有百利而無一害。若是我大陳能夠走出國門,將來開疆拓土、不世功勳啊。”

“臣附議。”

“臣亦附議。”

……

戶部新任尚書呂頌、督察院禦史範無病、刑部尚書劉隆、大理寺卿陸川,以及吏部的安如海、林佑堂等人亦跪倒在地,請求對開放通商一事準奏。

徐寶祿既然下這麼大力氣開放通商,怎麼可能不聯絡一些黨羽?

呂頌作為老首輔的班底,自然是站在徐寶祿這邊的。再者,他如今已經領了戶部尚書的職,每日操心國庫之事,倍感壓力,這開放通商與他有利。範無病、劉隆和陸川三人是大清洗的主力,得罪的官員不少,自然也是與新任首輔綁在一起。至於林佑堂等人,他與徐寶祿交好,又都是吏部的人,自然是站在徐首輔一邊。

徐寶祿出任首輔的時日尚短,但能網羅到這些位大臣的支持已經不易。

還有些官員則選擇作壁上觀,這裏麵便以史尚書為首。他已經一大把年紀,準備過幾年安穩日子,到時候也好告老還鄉。兵部的丁尚書則是有些猶豫不決,這通商口岸一開,倭寇便名正言順的進來了。可是,他又隱隱有些期待,倭寇若是進來,他就有的仗打了。

太後看著殿前跪倒的群臣,臉色陰晴不定,暴喝道:“如今異人使團的諸位都在,你們都是朝廷的重臣,如此做派真是丟臉丟到家了。”

群臣見太後盛怒,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都不情不願的起了身。有大臣朝梅祭酒和曹尚書等人打眼色,詢問下一步該怎麼辦。

太後此時已經打定主意力推通商。她整了整思緒,片刻後朱唇輕啟道:“異人使團入朝,實為開放通商口岸而來。今日一番交流,哀家已知異人頗有長處,與異人通商利於國祚延續。若是祖宗怪罪,有我擔著。諸位可還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