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並書。時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當年四月遊覽南城縣麻姑山並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時心情的反映。此碑莊嚴雄秀,曆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5)顏勤禮碑。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71歲。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現藏於西安碑林。此碑1922年出土,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損,曆曆如新,雄邁遒勁能傳顏書之本來麵目。
(6)中興頌:全稱《大唐中興頌》,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於摩崖,時年63歲,現在湖南祁陽縣浯溪。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後居於浯溪,溪邊山岩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石質堅硬,經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錄》稱讚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7)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陝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雲:“此書結法與《東方讚》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雲:“餘嚐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8)爭座位帖:亦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於安氏處見真跡讚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係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裏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餘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9)自書告身帖:楷書。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此帖字裏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後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範。
顏真卿除了書法成就之外,還研究過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曆六年(公元771年),顏真卿在現今江西省任撫州刺史,有一次,他在南城縣麻姑山的一座古壇附近,看到一些螺蚌殼化石夾在地層中。他認真研究了這一現象,提出了他的論點:這裏曾經是海洋,後來才成為陸地,那些化石就是證據。他為此撰寫了一篇論文《撫州南城麻姑山仙壇記》,並刻石記之——當然,後世常常讚歎的僅僅是顏公這塊字碑的書法,有稱“天下第二書”。